今后要着力打造休闲农业“升级版”,把这个农村经济的新亮点培育好,尤其要在产业的整合集聚、融合提升上下工夫。
统筹科学规划,优化集聚布局。各省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统筹制定省级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各级有关部门指导农业企业和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在申报农业项目时,要配合区域规划实施。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按照工业化经营方式,建设一批具有科普、示范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闲农园,发展一批农(林、牧、渔)家乐聚集村,构筑“城市-郊区-乡间”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三产联动优化,融合智慧发展。促进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休闲、物流服务业等有机整合,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优化,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大力推广“园区+游购”模式,园区成景区,深加工的农副产品成旅游产品,实现产供销互促。同时,要顺应“互联网+”潮流,加快构建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等公共服务平台。
突出创意设计,重视文化传承。结合地域特色资源和传统习俗进行创意设计,提升休闲农业项目的持续竞争力。要综合运用科技、文化、体育等元素,如以茶为主题的园区,应让游客加入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全过程,学习茶的历史、分类、冲泡等知识,通过深度参与提升体验价值。要大力挖掘乡愁文化,推广浙江桐庐“牛栏咖啡”、缙云烧饼以美丽乡愁拉动日常消费的成功经验,民宿建设应注重乡风民俗在传统装修、风土经营、乡情服务等各环节的体现。
推进品牌战略,加强宣传营销。要认真开展最美休闲乡村、美丽田园推介,休闲农业星级评定。要加强宣介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休闲农业资源的协同互动宣传,如北京市农委与百度合作,将全市五千多个休闲园和民俗户都在百度地图上标注,方便消费者获取信息。要突出抓好精品推介,推进休闲农业精品企业与农业产业化龙头、星级宾馆、旅游公司开展合作经营和连锁经营,与区域外旅行社、电子商务及会务机构等对接,拓宽营销渠道。
此外,还要进一步发展行业联盟,加强管理培训,要将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财政支持范畴,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建立协调机制,完善扶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落实税收优惠,鼓励符合条件的休闲农业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