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神池:在传统产业上巩固优势 在新兴产业上占据主动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4月9日,山西省神池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今年全县工作目标,按照神池县委“13653”发展布局,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力求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力农业农村发展,高站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科学谋划、高效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保持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深化“大托管”服务改革,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网销额增长10%以上。继续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力争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提升现代农业“含金量”。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71.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47 亿斤以上。推动特优种植扩量提质。推进有机旱作示范基地创建,努力形成以基地为核心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体系。实施“滴灌+水肥一体化+合理密植种植”系列配套工程,建设大田水肥一体化灌溉项目8000 亩。配合推进“神五岢”大灌区建设前期工作,早日实现全县水浇地零的突破。推动品质养殖规模发展。借助山东种业集团技术优势,开展羊源体系建设和种羊扩繁改良。加快推进反刍饲料生产加工、肉用绵羊品种培育、太平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力度,助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精深加工链条延伸。投入运营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力争建成晋北地区集杂粮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于一体的杂粮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和肉、蛋、油等农畜产品冷鲜、保存、运输的枢纽。建成省级特色食品专业镇,努力形成“五亿龙头、十亿集群、百亿产业”特色食品专业镇发展格局。推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品牌建设,打造“灵荟神池”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食品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擦亮和美乡村“高颜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水平推进2个精品示范村、22个提档升级村建设。
聚力发展动能变革,高质效助推经济平稳增长。突出龙头带动,加速壮大产业集群。扩大传统产业优势。力争到年底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 257.04万千瓦。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支持国能朔黄铁路焊轨基地高效运营、开展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开工建设朔黄铁路小半径曲线改造工程神池段,加大新型工业化投资力度。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积极配合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输变电工程项目,抢抓全省电力外送通道规划机遇,争当全市晋电外送“排头兵”。突出高质高效,集中攻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项目直通车”服务,全面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重点抓好总投资154亿元的105个项目开工、建设、投产等服务工作,力争全年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突出集约集聚,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打造增长“新引擎”。全力推进山西神池亚麻籽综合加工等项目尽快投产。依托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项目,促进种植、加工、储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全县粮食仓储和物流向现代化的大物流、大流通发展。突出提质增量,着力促进消费扩容。深化以旧换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工资发放,规范执行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多点扩面提升消费能级。
聚力综合能级跃升,高品质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完善功能配套。完成三中和武装部2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县城建筑节能改造任务2万平米。加快推进城乡安全饮水工程改扩建等项目,全力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增强承载能力。统筹实施危旧房改造和管网更新,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提升管理水平,公共服务有保障。
聚力生态文明建设,高层次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测整治,确保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配合推进黄河“几字弯”重点生态攻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如期开工建设,启动实施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治理和小流域提质增效等水保项目,增强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推进荣庄子省级森林乡村建设。
聚力改革攻坚突破,高效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速释放改革动力。持续深化教育、医疗、殡葬等领域改革,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深度挖掘开放潜力。引进项目、集聚要素、立起产业。
聚力民生服务保障,高标准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动文旅繁荣发展。办好民生实事。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不折不扣推进15件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聚力治理体系提升,高能级提供安全稳定支撑。让安全稳定成为神池发展的最强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