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新媒体讯 (张永杰、郑贺平、师敬芮)“七山一水二分田”这是对国家级贫困县河南鲁山县土地可利用资源的描述,而该县董周乡五里岭地貌尤为典型,属于丘陵地貌,地盘瘠薄,庄稼靠天收。为增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近几年,鲁山县林业、扶贫等相关部门和董周乡党委、乡当局经过实地调研和栽种实验,发现此处非常适合栽种梨树,便计划了十里经济林长廊。
据鲁山县和董周乡扶贫办同志介绍,五里岭特色经济林长廊在242省道董周段两侧,笼罩了铁家庄、杨树沟、蔡庄、石峡沟、场房、赫沟等十几个行政村,有林果栽种户800多家,栽种梨树1.5万亩,涵盖砀山、红喷鼻酥等10多种类,年产超6000吨,去年达到盛果期的有3000多亩,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今年挂果面积可以提高到5000亩,该基地已成为豫东北主要的林果临盆基地之一。
7月3日,记者一行来到鲁山县董周乡五里岭蔡庄村。一位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骑着摩托车带我们来到蔡庄村红酥梨种植地,他是蔡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战国。李战国站在果园一处篷下,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V字型果林带,面露悦色,他说这片果林让我们村许多家庭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其中有22户种植户年净利润在12到13万之间。到了采摘季这里就热闹起来,客商络绎不绝。
蔡庄村220户938口人,贫困户23户共66人,享受低保的有3户4人,李战国讲的非常流利,他在蔡庄村两委已连续工作了22年。当记者问及其支助贫困户果树苗一事时,李战国稍显羞涩说了句“人家困难嘛”。李战国告诉记者有时贫困户缺少个百八十棵的就让他直接到我家果园里移了。
当大家谈到贫困户王月珍(化名)时些许愁意出现在李战国脸上,在李战国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王月珍家中。三叉路口中间一块空地上有一间灰砖红瓦房,旁边还搭了一间小棚子用来做饭。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三个孩子在门前坐着,旁边一张旧钢床上晾晒着干豆角。走近房门口满目凌乱,很难想象四口人是怎么睡在一间20多平的房间内的。
王月珍今年42岁,他告诉记者,大女儿在读大学,全是贷款,大儿子读小学,小儿子还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丈夫在服刑,自己脊髓炎,他们村四个低保人她家占了一半,家中没有劳动力开支多依赖亲朋好友接济。去年扶贫方面给了到户增收资金4000元,用于养猪了,可惜后来死掉了。鲁山县扶贫办办公室段主任鼓励着王月珍说“不同的项目同年还可以享受一次到户增收项目的扶持”。
当问及其他收入来源时,如同看见希望般的笑容出现在王月珍脸上,“我家种了两亩多梨树,明年就该结果了,往年果子熟了都是给别人摘果,一天大约能挣50元,过了7月(农历)也就没活了,就盼着自己家的树能够多结果。”李战国介绍一般每亩地可栽种50棵梨树,5年以后可达盛产期,亩净产值约3000元左右。
李战国告诉记者,五里岭林果产业早已成立党支部,而且结合党员设岗定责,成立了以党员梨树栽植致富能手为骨干的协会,充分利用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优势,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订单农业,制订合理价位,保护农户和客商双方利益。在合作社的指导下,优质梨销售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斤3-6元之间。合作社还先后吸收23户贫困党员加入合作社,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为延长梨的销售期,支部动员协会会员多方筹资修建了恒温保鲜库。在林果产业党支部的领导下,五里岭梨园基地形成了“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达到了技术保障、价格稳定、销售顺畅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五里岭林果产业党支部的运行,实现了“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目标,使支部的堡垒作用在产业链条上显现活力,有效辐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给贫困户带来了新的希望!
-
责任编辑:赵欣
-
要直播,更要上头条!中视新媒体诚征各市县区域《头条直播室》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