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就是汝南城市发展的瓶颈。
把河流打通,将“死”水变成活水,依水而治,依水而建,强力推进汝南县城市建设高质量跨越发展。重塑悬瓠倒影、再造江北水城,是汝南县当届县委、县政府的英明决策。
为此,汝南县委、县政府积极与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高标准编制了汝南县水系总体规划,并与河南水投集团合作,在规划中注重突出项目支撑,共规划工程项目7大体系81大项,即“781”工程。规划项目总投资62.4亿元,其中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26亿元。
突出“古城、名寺、水生态”的城市定位,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实施湖滨新区、产业集聚区、古城保护区、旅游功能区联动发展,同河南省水投集团合作,采用3P模式融资12.6亿元,对“五河七公园”(五河即北汝河、新汝河、南护城河、梁河、祝河,七园即市民文化公园、滨河体育公园、龙亭公园、西湖公园、东湖公园、南海禅寺湿地公园和天中山文化园)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实现全城水系连通、生态治理、景观打造。按照“一河一景、一段一文”、传承历史文脉、实施城市“双修”的要求,分段打造滨水景观,形成“水在城中、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滨水休闲空间。
小西湖,东邻汝南护城河,西接新汝河,连接护城河与新汝河。将“死”水变活,小西湖是核心工程。
小西湖公园位于汝南县汝西新区中部,西至康强路,南至西湖路,东至康宁路,北至富民路,用地面积约97.7亩,其中水域面积45.8亩,预计总投资5800万元,今年3月份开工,年底前建成投用。
小西湖的规划不仅是汝南县标志性的建筑,更是汝南城市居民休闲居住的民心工程。
新、老汝河的规划建设,将汝南城内水系全部打通、连接,新增多处小游园、小广场、亭榭、栈桥、码头等设施,河两岸景观树、草坪、雕塑等形成完美的绿化带……
汝南县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是展示汝南城市形象、弘扬汝南悠久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项目建成后,可确保河道防洪、泄洪能力,保持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改善城市环境,带动两岸土地增值,最终形成城区经济、防洪安全与生态环境永续平衡发展局面。
古城、名寺、水生态。不日,江北水城、悬瓠倒影,船游汝南不下船、水拥千年古县、绿满大美汝南将可期可待。
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中部,东与平舆县接壤,南靠正阳县,西与确山县、驿城区和遂平县毗邻,北连上蔡县。处在东经114°06’至114°35’与北纬32°29’至31°11’之间,总面积150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50万亩。全县有板店、南余店2个乡;老君庙、和孝、梁祝、王岗、留盆、金铺、东官庄、常兴、罗店、张楼、韩庄、三桥12 个镇;汝宁、古塔、三门闸、宿鸭湖4个街道办事处,281个村(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 89.6738万人。
夏(前2070—前1600年):《尚书•禹贡》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豫州之中,故称“天中”。
商(前1600—前1046年):汝南域属豫州。
西周(前1046—前771年)汝南域属沈国。成王四年(前1040年),周公营洛建表,三临汝水之滨筑土累石建圭表,测日影考分数,莫不以此为正,遗址曰“天中山”。
东周(前770—前256年):汝南域初属沈国;(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庚向相助有功,入朝为卿士,子忽封为沈侯,沈君忽定居汝南,号“汝南国”。前506年蔡灭沈,属蔡国;前447年楚灭蔡,属楚国;前223年秦灭楚,属秦国淮阳郡。
秦(前221—前206年):先后属颍川郡、淮阳郡。
西汉(前206—25年):高祖四年(前203年)置汝南郡,辖三十七县。汉高祖封周平王20世孙周仁为汝坟侯于汝南安城(今汝南县王岗镇北湖村),为汝南周姓始祖。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成宜春侯于宜春城(今和孝镇林楼村)。
东汉(25—220年):汝南域属汝南郡,辖三十七城(含县与封国)。东汉中晚期,汝南人居三公之职有九人: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许敬、许训、许相、陈蕃等名垂史册,史称东汉“汝半朝”。
东汉末年,汝南贤士许劭、许靖兄弟兴“月旦评”,常在每月初一品评乡党名士,盛极一时,留下“曹操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之评,闻名天下。
三国(220—265年):汝南域属魏国汝南郡。
西晋(265—317年):汝南域隶属豫州。永嘉末年,梁祝爱情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千古绝唱。
东晋十六国(317—420年):汝南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隶属于汝南郡;383年淝水之战以后,汝南域属东晋。义熙十二年(418年)汝南郡治所迁至悬瓠城。
南北朝(420—589年):汝南域先属刘宋、南齐,后属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刘宋元嘉末年(453年),因洛阳司州陷于魏,遂侨立司州于悬瓠城;北魏皇兴二年(468年)改司州为豫州,此时的豫州、汝南郡、上蔡县治所均在悬瓠城;东魏在悬瓠城置行台(中央代表机关);北周于559年置总管府;其后豫州改称舒州。
隋(581—618年):开皇三年(583年)改舒州为豫州;仁寿四年(604年)改豫州为溱州;大业二年(606年)改溱州为蔡州;《汝宁府志•汝阳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汝南郡,以县属焉。”《汝阳县志•沿革》:“大业三年,移汝阳于悬瓠”。
唐(618—907年):武德三年(620年)复置豫州;天宝初改豫州为汝南郡;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置淮西节度使,治悬瓠城;乾元初(758年)又改称豫州;宝应初(762年)为避代宗李豫名讳,改豫州为蔡州;汝阳县属之。
建中三年(782年)六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称帝。建中四年(782年)正月,德宗派颜真卿赴蔡州宣慰李希烈,被囚禁在蔡州龙兴寺,颜真卿忠烈保节,宁死不屈,留下了雄浑遒劲的“天中山”碑文。兴元元年(784)八月,颜真卿被叛军缢杀,享年七十六岁。
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雪夜袭蔡州平吴元济;元和十三年(818年)撤销淮西节度使,蔡州、汝阳县设置如故。
五代十国(907-960年):后汉时改蔡州为防御州,汝阳县属之。
北宋(960—1127年):建隆二年(961年)改防御州为蔡州,置淮康军于悬瓠城,汝阳县属之。
南宋(1127—127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陷蔡州,置镇南军于悬瓠城;《汝宁府志•建置》:“绍兴间岳飞两复其城,寻陷;开禧二年(1206年)王大节复之,不克而溃,自是地没于金”。
金(1115—1234年):汝南域属于蔡州,汝阳县属之;天兴二年(1233年)六月,金哀宗为蒙军所逼逃到蔡州,建行宫,有“龙亭”、“幽兰轩”、“见山亭”。九月,宋蒙联军围蔡州。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克蔡州城,金哀宗自缢于幽兰轩,金朝灭亡。
元(1271—1368年):汝南域属于蔡州,汝阳县属之;至元三十年(1293年),官府在舞阳断汝河上源之水入颍河,汝南水患大减,人民稍得安宁,遂升蔡州为汝宁府,隶属河南行中书省,辖四州,领十五县,汝阳县属之。
明(1368——1644年):汝南域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汝阳县因之。嘉靖、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赵好德、光禄卿李本固、吏部尚书李宗延、兵部尚书傅振商、工部右侍郎桂有根、礼部侍郎费必兴、太常寺卿羊可立、监察御史门克新等均为汝阳人,被誉为“汝半朝”。
清(1644—1911年):汝南域属河南省、河南道,汝宁府、汝阳县因之。
中华民国(1912—1949年):民国二年(1913年)废汝宁府,改汝阳县为汝南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立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汝南城,汝南县属之。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汝南县委员会成立。
1947年12月刘邓大军第一次解放汝南。
1949年2月,汝南全境解放,汝南县人民政府机关迁进汝南县城,先后隶属于汝南专署、确山专署、信阳专署。1950年2月设立汝南市,隶属于汝南县;1951年4月汝南、平舆分治,汝南县隶属于信阳地区,同时撤销汝南市改为县辖镇;1965年6月分信阳地区建驻马店地区,汝南县隶属驻马店地区管辖;2000年6月驻马店撤区建市,汝南县隶属于驻马店市管辖至今。
1958年在汝南县城西修建宿鸭湖水库;1989年,汝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秋,由汝南籍台湾僧人明乘大师募集资金修建南海禅寺;2005年12月,汝南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7年汝南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为“千年古县”。
-
编辑:中视文旅
-
《家乡魅力秀》主题采风联播活动现面向全国征集栏目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