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讯(图文:杨军民)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生态文明的要素,也是最具乡愁特征的文化符号。人们对于家乡的河流总有着一份深藏于心底的美好记忆——它滋润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百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者带着对淮河的美好记忆走遍沿淮河正阳段所有村庄,用镜头真实记录了淮河正阳段的生态修复之美。
踏着落日余晖,漫步淮河岸边,看见的是天蓝地绿、水碧人和,感受到的是田园风景、诗意乡愁——一幅风景宜人的美丽画卷在此铺展开来,这就是今日正阳县境内的淮河之美。
淮河岸边是家乡,淮河今日之美从何而来?淮河正阳段采砂历经多年,从乱到治。正阳县委、县政府认真树立和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禁采后,该县开始了淮河正阳段的生态修复工作。仅去年以来,正阳县在沿淮河滩岸撒种草籽及绿化树木16000余亩。长度45公里共20000余亩的淮河生态防护林带已基本形成,原来裸露的荒滩河岸已披上绿茵盛装,其防砂固土,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日益显现。
时下,淮河正阳段新植树木一排排,建起的小游园令人驻足观景。淮河天蓝了、草绿了、水净了,群众心里的甜和美也满了。
伴随着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启动,正阳县委、县政府放眼未来、科学规划,一些惠民富民、美化环境修复生态的政策项目正在论证、实施。在沿淮河岸边打造的宽500米以上淮河防护林带已初具雏形;占地14000余亩的淮河湿地公园上报待批;硬化美化沿淮公路等。这里不但有“鱼肥米香”的富饶,更有生态水利带来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