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西准备放下沉重的能源包袱,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表里山河把人文旅游推到了前台。一时间,从省里到各地市县,都在寻找能够拿的出手的旅游项目。一些乡镇也不甘落后,拼命地招商引资,修建大规模的旅游项目。然而,这些项目却鱼龙混杂,甚至不少项目就是在空手套白狼,挥霍着政府的信用。
2015年5月22日,武乡县监漳镇政府和注册资金5000万的“山西三垄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投资合作协议书”:由三垄山公司出资6亿人民币,监漳镇在监漳村、下北漳村拿出2000亩山地,景区内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商代古城等历史文化景观。对于一个乡镇来讲,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大项目,做好了,不仅镇领导,就是县领导的政绩也会写下厚重的一笔。
签了合同的三垄山公司却并没有拿出钱来投入到景区开发中,而是将这一工程总包给了一个在北京注册的“中财源林宝泰天成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这个山西分公司没有拿出一分钱,而是找来了张某云等四个农民工队,开始了荒山绿化等工程。为了可以成功承揽到这个工程,张某云等四个工队还都拿出了100000元与200000元不等的保证金。不仅如此,连干活的工具都要求民工们自行购置,设备材料也要垫资。然而,几个月后,干活的民工们不仅没有拿到合同约定的进度款,连工资都拿不到一分。
为了讨要工钱,民工们去找了镇政府、县信访局,得到的答复是:三垄山公司是皮包公司,连工商营业执照注册的股东都是假的。
但是,民工们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个注册资金5000万的大公司居然是个空壳?而且,这个“空壳”公司居然还能和政府签下6亿的工程?
看着通过县发改局的审核和在省发改委的备案,还有武乡县文物管理局和红色旅游管理局的文件,民工们的脑子感觉到了想象的空白。
临近年关时,由县里有关部门出面,通过镇财政所总算解决了一 些民工回家的路费和过年的生活费。
此后,民工们再也难以讨要到自己的血汗钱。张某云在多次到镇、县政府奔波协商后,终于得到武乡县的“帮助”,县里出面找了律师,帮张某云打官司。
然而,县里的律师却不让起诉三垄山公司,只让起诉中财源林和他的分公司。
而武乡县法院一审判决只让两个公司退还押金,所有垫付的资金和工程进度的款项诉求一概不支持。
民工们实在想不通:口口声声被武乡县政府称为皮包公司的三垄山,却不见县里有任何追究责任的举动。
难道6亿投资的骗局不构成犯罪?政府怎么就跟一个连股东都是假的公司签订了6亿的合同?这种虚构事实,是典型的诈骗。
而被骗了的镇、县两级政府居然还要保护骗子公司,连民事起诉都不让当事人追究。这岂不蹊跷?
从镇政府和三垄山的协议上,我们细细推敲却看出点蹊跷来。原来,政府开发的景区恰恰就叫“监漳三垄山风景区”,这个地名是本来就存在于武乡县的监漳镇。
那么,是什么人可以预知要开发三垄山风景区?提前就把公司名称注册好,等着和政府签一份投资开发协议。
答案不敢想,细思极恐。
这完全就是政府在“空手套白狼”,三垄山公司最大的可能是政府的白手套。
这份协议有几个目的:第一,招商引资大合同是领导的政绩;第二,通过垫资发包,可以完成基本的基础设施;第三,一旦出现问题,政府出面,以查为拖,可以让事情不了了之。
后续的发展似乎也验证了这些。
直到2019年过年,在媒体的帮助下,县里又通过镇财政所给解决了一些民工工资。
一个注册6000万的公司,和政府签订6亿的合作协议,领导完成了一次巨额招商引资。
干不下去了,拖欠了几百万的民工工资就让注册6000万的公司手足无措了?政府出面了:公司是皮包公司,政府被骗了。
可是,民工工资可以解决一点,政府托底,但政府却不追究骗子公司。
这个故事里武乡县政府官员绝不糊涂。
监漳镇领导断无能力主导此事,这么大的事必须请示县领导。还好,有一份“中共监漳镇委员会关于三垄山风景区开发建设的请示”是给武乡县委的,这印证着一些事情。
6亿的投资合作,居然是一个故事,故事里的骗子活得逍遥,官员升迁。
可干完活,垫了身家钱的农民工却被拖着,只在每年的春节被施舍点过年的工资。
我们倒希望这个故事变成一起事故,查查那个皮包公司的人际构成,问责一下被骗的政府官员。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