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寻根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山西省神池县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神池人的祖先究竟起源于何时?谈这些问题就和探究自己的祖先起源何时一样深奥。每个人大都能知道自己的父亲、爷爷,但老爷爷以上的祖先就已是姓可知,名不可记了。更不用说未曾谋面。当然,从客观上说,这是人类自身寿命决定了其认知先祖的局限性。自己身于何时何地,能准确回答;要问三代以上的先先祖祖的名字和生地恐怕就没几个人能真实的作答了。笔者撰文寻根问祖,旨在溯源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引领大家热爱家乡。
和几个热爱历史的神池人,探寻神池的过去,大家都有共识。这种共识是:美善神池、西羌要塞、大金重邗。因为我们土生土长在神池,酷爱历史,热爱故土,虽说不是史学专家,但也寻根问祖,有理有据。从老人们口里得知,神池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例如宰相洼的宰相肉尸金头、磨石山的金马驹、烈堡牛窑、胡麻仙女苣胜子的悬空寺道场……神池在历史上也留下许多扑朔迷离的传说:僻如尉迟恭扳板井、穆桂英驻军达木河、九尼姑为民除害、潘仁美疑墓五连山、九仁村关帝庙、窑子上村千年石猴现世、显圣寺莲花显灵、大磨沟唐僧大云寺……以及其它许许多多的历史未解之迷。有些你可以不信,但有些你不能不信。
美善神池
先说“美善神池”。就要牵扯到一部著作《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为东汉文学家许慎所著。他在著述中对“美"字解译是:“羊大为美,恭顺为善。”对“善"字解释是:“善",上面为羊,两点代表羊的两只恭顺的眼睛;下面为口字,就是说羊咩咩叫,解释是:“恭顺为善。”
商榷“美善神池"。笔者的观点是:依据历史上神池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史实,结合神池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神池人善良淳朴的民风,笔者曾做诗一首:“黄尘迎春归,绿草盛夏来,蓝天仲秋至,白羊入冬肥。"神池,黄、绿、蓝、白色彩很美丽;神池人喜肉好酒,习憨性善好遇事,为人处事很是痛快。就此因素,说其“美善神池"倒也十分贴切。
西羌要塞
又谈“西羌要塞"。诗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羌",正是本文要说的“西羌"。“西羌要塞"是笔者和文友共同认定的史实。史书说,西羌是东汉后期对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称呼,西羌人主要活动在山西、陕西一带。西羌在北宋的时候称突厥;在唐代叫吐蕃;在殷商时期汉人势力强大,捉住西羌人就祭祀祖先。殷商时期的名人后稽,其母亲叫姜媛,就是西羌人。着少数民族男人称呼为羌,女人称呼为姜。
有考古的学者曾和我们一道去神池县虎鼻乡山口村看过一处遗存的史迹:在虎鼻乡上、下山口村之间有一道沟。此沟仔细看绝非自然形成,多有人为痕迹。此沟应是古代的一处护城壕。睹物寻史,学者说,神池山口有明显的“西羌"历史痕迹。印证是过去的护城壕,在护城壕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而在护城壕的西面全是有一房高度的十余个坟土堆(即西羌人墓穴)。因为西羌人历史上不断受到汉人的侵略和袭扰,为了护土保疆,西羌人把墓穴建到城壕边上,其用意在于死也要守疆保土,抵御汉人侵略。后来,因为汉人势力强大,西羌人不得已全部败退到如今的青海和西藏。
学者告诉我们,从历史的渊源讲,如果今天在神池虎鼻、长畛一带,只要有姜姓的必然是西羌人的后裔。
称神池为“西羌要塞"。我们的理论根据和实物依据就是,虎鼻乡上、下山口之间护城壕和十余个坟土堆(即西羌人墓穴)。
大金重邗
再言“大金重邗"。金,意指金朝金人。“邗"(读作hán)的本意,指重要的防御地带。大金重邗,顾名思义,就是说金朝金人重要的防御地带。翻阅史书,神池,朔州樊王寺、马邑这一片土地在古代是金人统治管辖的地带。我们依据的物证是:神池县虎鼻乡红山寺村放羊人丁平曾在村里的土坡上挖到一尊小的金代佛像。无独有偶,村民说村里曾有一处金代寺院。如果说一尊金代佛像和一座金代寺庙还不足以物证神池古代曾属于金人统治史实的话,那么神池人历来叫父亲、爸爸,称“鞑鞑"的说法更加佐证了神池人生活的神池就是金人所辖的史实。因为金人(鞑子),称父亲为“鞑鞑"。
神池,域名肇始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县城西北“有水一泓,出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胥不生,湛然清澈,若有神焉”而得名。县境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县域广45千米,袤53千米,面积1470.75平方千米。现人口10.6万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置神池口巡检司,成化十五年(1479)筑堡为神池堡,清顺治二年(1645)改为神池营,雍正三年(1725)设神池县,为宁武府府属四县之一。其东邻宁朔,西扼陕蒙,南屏管涔,北俯云朔。古为边塞名堡,今以文明著称。古居三关之中,洵东西往来之锁钥。自古兵家争据屯垦,历来胡汉拉锯杂居,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发展,就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结合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神池道情和神池踢硬架子秧歌之乡;是一门忠烈杨家将驰骋的疆场,是辽金宰相虞仲文、元代高僧海云国师故里;更是万民青年参军参战、七百儿郎血洒疆场的红色革命老区。
历史终归是历史。我们今天的主观想法必须依附曾经逝去的客观历史来放言,不能瞎说。历史上与神池接壤的宁武属汉人居住地,宁武就是金人和汉人打交界的地方。“重邗",就是以神池为界,金人和汉人打仗的地方,“邗"就是金人重要的军事防御地带。说神池为“大金重邗",笔者的理由是:其一神池出土过金代佛像;其二神池曾有金代寺庙;其三神池的传统生活中称父亲为“鞑鞑“。
寻根美善神池,又谈西羌要塞,再说大金重邗。笔者学养积淀不算深厚,人文思想不算成熟,历史知识不算满膛。但种种现象融汇贯穿,致使笔者管中窥豹生出诸多浮想。寻根文化是要文化人来探寻的,时下在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中、多数人对经济的关怀分外热情、挖掘文化之类的虚事是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和执意关注的。自己扪心自问,挖掘地方文化的底气来自我对故乡的热爱和遗失历史的招唤。
褪尽沧桑,一梦千年。神池是我的生活之地、衣食工作之处、共存共荣之所。吃神池的饭、做神池的事、研究神池的历史文化,也是神池人创造文化、探索文化、传承文化的精神所在。神池人的祖先,可能既有汉人的基因,更是金人和西羌人的混血。因为在漫长的神池历史长河中,在千余年的时空更替穿越中,神池这个地方,曾是金人、西羌人、汉人混居生活之地和游牧生产之所。环境决定意识,时间抹平了民族间的仇恨。天长日久,这些杂居的人群必然会有感情纠葛,通婚在所难免,生出的子女肯定不是纯粹的汉人,也非纯粹的金人和西羌人,一些人混血可能就是不争的事实。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已逝岁月,都成沧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天我们虽不能一睹金人的容颜,也不能听到西羌人的声音,但是遗存在神池乡野的历史还在告诉我们过去,传递已逝的信息。今天会是明天的历史。张望历史审视现实,我们也要给后人留点痕迹吧,或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精神美文,或是三晋羔羊第一县、杂粮生产基地县、胡油月饼之乡、晋西北旅游胜地等等厚实的物质财富吧。
人们在书写着历史,历史也在纪录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