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未秀:捏馍人生也出彩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捏面人人也能捏出名堂,你信不信?
龙风呈祥花馍面塑让观者皆惊。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焦未秀面塑民间艺术工作室大家对面塑作品龙凤呈祥评头论足,异口同声:“捏的真好!”。
“龙凤呈祥”寓意高贵、华丽、祥瑞、喜庆。这件面塑作品的制作人焦未秀告诉记者,从传统的寓意来说,龙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凤有喜火、向阳、秉德、兆瑞、崇高、尚洁、示美、喻情等神性。神性的互补和对应,使龙和凤走到了一起: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之间的美好和互助就把合作关系建立起来了,“龙凤呈祥”就是这个意思。正是这件作品成了她最拿手的一个申报非遗的代表作。
手艺非徒有虚名
粮食是个宝,人人离不了。远古的先民出于对粮食的珍重尊崇,久而久之把面塑和白面馍馍当成了表达这种心情的特殊物品和食品。山西省忻州一带每逢结婚喜庆,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欢庆之时,人们就蒸花馍捏枣糕庆贺。上讲究的人家还用白面捏制诸如麻姑献寿的大仙桃,碗口大的花馍馍等以示吉庆。
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焦未秀慢慢成了捏馍馍的好手。一块面团经过她这双巧手的捏、搓、揉、掀,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27年间,她创作捏塑的老寿星花馍、龙风大花馍、 四大美人面塑等花馍面塑作品,深得百姓喜爱。人们就叫她民间面塑艺人,唤她忻州捏面人人第一人。
时至2020年,焦未秀与面塑已有27年的情缘。她的面塑历程需从27年前说起。27年前焦未秀嫁到面塑老艺人任改婵家。给婆婆充当下手。从当初开始捏面人人要几天才完成一个作品,到现在不到半天就捏出一个面塑。这一练一捏就是27年,她不但掌握了传统面塑的制作技艺,也攒下了一笔独特的“财富”。焦未秀说,“这些小面人人都是我的心血,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到它们就能让我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从面团的制作、上色到制作工具的选取,焦未秀接受记者釆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面塑的主要材料就是面,面是以白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焦未秀说,制作一个面塑一般有三大步骤。先是制作原材料面团,添加防腐防裂剂和各种颜料是关键;其次是捏面人,最后根据面塑的形象进行后期加工,如插花、配物品等。
隔行如隔山,捏面人人外行做不好。 在制作面塑的过程中,焦未秀发现用普通面粉捏成的面人表面容易开裂。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她购买查阅大量的相关书籍。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她改良了面团的配方,让面塑可以保存7至8年不变形、不开裂。
焦未秀现场演示“凤凰”的制作方法。先捏身体、再捏尾巴,尾巴用白色、黄色、红色的面搭配,最后捏嘴巴、眼睛和羽毛。不到10分钟,一只色彩斑斓的面塑“凤凰”就已成形。
识时务者为大咖。你可别小瞧捏面人人的手艺活,要想发展,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塑创作不能只局限过去,也要与时俱进,要用古老技艺反映现代生活。”焦未秀告诉记者,为了让自己的面塑作品更具时代特色,她在题材上与时俱进,使艺术更贴近生活。
白面团在焦未秀手中几经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就被塑成身、手、头、面、发饰和衣裳……顷刻间,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孩童、惟妙惟肖的动物,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
专业捏面人人的人越来越少。面塑技艺的传承成了忻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 焦未秀最牵挂的事。“以前没过多地想过传承的问题,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开始担心起来,因为真正能潜心学习的人是越来越少。”焦未秀说,“在不少传统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的今天,我会毫不保留地传给有心人,就象当年家人手手传我技艺一样。”目前她已亲手培养捏面人16人。
传承非空穴来风
焦未秀的捏面人人手艺来自家人数辈的传承。
孔月娥是焦未秀的姥姥,生于1911年的民国时代。她从小心灵手巧,精于女红手工,是远近有名的巧手,她所做的刺绣绣品、剪纸和面塑,堪称一绝。那时,村子里的孩子们结婚典礼的嫁妆、老人过寿的寿桃、春节的窗花,基本上出自她的手。
任改婵是焦未秀的婆婆。她出生于1952年,从小耳闻目染,在母亲孔月娥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对面塑艺术情有独钟,长大后继承了母亲的面塑手艺。她所做的面塑形象、生动,色彩搭配艳丽,深受群众的喜爱,有口皆碑。曾多次受到了省、市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奖励,CCTⅤ《中华一绝》、黄河电视台《走四方》、山西电视台和忻州电视台都曾作过报道。
焦未秀从小爱好美术,1994年结婚后,对婆母任改婵的面塑艺术尤其酷爱。她传承了任改婵的面塑工艺,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创新,作品更加的立体化,品种多样化,深受大家的喜爱。
郑国祥是焦未秀的丈夫,1972年生于忻府区匡村,他传承了母亲任改婵的面塑工艺,协助老婆捏面人人,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
郑毕举是焦未秀的儿子,1995年生于忻府区匡村,他传承了母亲焦未秀的面塑工艺,协助母亲把作品弄出天真,深受市民的喜爱。
焦未秀不仅捏面人人,而且作为政协委员她还向忻府区政协提出《关于对忻府区民间传统手工艺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关于手工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保护传承的几点建议》,《关于旅游文化发展的建议》。
捏面人人弄出了大名堂。2013年在忻州市民间艺术品展览中面塑《喜馍》荣获一等奖。2014年其面塑作为山西传媒大学的作业课题,被忻州电视台《关注》栏目录制了专题片。2016年第三届“三晋巧姐”手工艺品展中,荣获“最受欢迎旅游工艺品”和“最佳手工技术奖”。2017年参加首届山西花馍艺术展示周,获“最佳传承奖”。2017年荣获忻州市第二届网络春晚民俗展“工匠精神奖”。2017年在包头东达山面塑艺术节上荣获“优秀设计奖”。2017年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成果展”中,荣获“新生代手艺之星”。2018年在第二届山西花馍艺术活动周中,荣获“最佳创意奖”。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小有所成的焦未秀如今天天还在蒸馍馍、捏馍馍,传统民俗代代相承,人间的烟火方可生生不息。
(图为相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