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白玺:作品人品气韵兼深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人来到世上走一遭,总有各自的爱好。或多或少,或好或坏,或轻或重总是要留痕留名。
年近八旬的美术书法篆刻家郑白玺老人纯属兴趣爱好使然,他在先后连续出版《郑白玺书法篆刻集》、《郑白玺书画集》、《郑白玺篆刻集》三本各有侧重,很有质量的美术书法篆刻集大厚书之后,2020年初他作为全国两会献礼重点推荐艺术家,又出版郑白玺专辑。他年末就跨80高龄,决定推出《郑白玺楷书集》。
此圈有其名
人常说,搞文艺的人,年龄越大,造诣越深。这不无道理。郑白玺为人做事,写字作画的名气,不仅在全国文化圈子里很是响亮,而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笔一划,书写的不仅是汉字,更是人生。写字好的人,最值得深交。我和郑老的结交,最初就是在刊物上见到他的一手好字。我想,此人字好,又和我同姓,很想认识。冥冥之中,竟在忻州的一个地产展示厅偶遇,至此相识,后又往来。或许是性情相近,脾气相投,老郑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和采访的小郑一谈,一老一少分外投缘,话且投机千言少。尤其是郑老“为人父母,人间有大爱,而无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办大事者,在内,贵有志气,在外,贵得人心”的家训让人难以忘怀,印象尤深。
郑白玺,别号痴石、痴聋屋主、阳光老头、闲云野鹤。1942年2月生于山西省原平县。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书画篆刻家、摄影家、工艺美术大师。1962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神池县中学教师,神池县委干事,神池县文化馆馆员,原忻州地委摄影组和通讯组干事,地委老干局副局长,地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书记,行署地矿局局长,原市经委书记等职务。现为中国国家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西老年书画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遗山印社社员,忻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新闻摄影学会、东坡书画院艺术研究会会员,颜真卿书画院和东方艺术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他的代表作有国画《青松》、《平型关之春》、《一带一路》等,篆书作品《毛泽东诗词》,《福禄寿禧》等。他虽然不是美术院校毕业的,但他脑瓜好使,搞美术、书法、篆刻基本上是无师自通,样样精通。同仁都说老郑有多把刷子。记者在忻州市委宿舍楼专访郑白玺先生,室内最显眼的东西,尽是些他亲手绘制的字画。
中国书画家网里有其大名。郑白玺1968年开始书画、篆刻、摄影创作。迄今为止参加省内外和全国性书画摄影展100多次,获金、银、铜奖和优秀奖80多项。其个人艺术传略及书画印作品,先后入编(1949至2013)《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国魂艺术大家》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求是先锋》等80多部上档次、有权威的书画集。他被授予“中外名人艺术家”、“共和国红色文艺家”、“书香门第爱国世家”、“感动中国人物”、“国学传播大师”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60华诞“共和国杰出艺术家”,2013年2月被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今年被授予“全国两会献礼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书画度人生
一生虽经历风风雨雨,一生却都在写写画画,这是郑白玺真实的生活写照。
郑白玺是正处级干部,曾有过上级领导和他谈话,让他当县长的机会。1998年8月12日上午,原忻州地委书记张秉法,也是郑白玺晋北师专(现在的大同师范学院) 的同学,征求他的意见,让郑白玺到下边工作,由他任选一个县里当县长。郑白玺考虑后说自己身体不适,把这个中国人传统意识中,尤其是仕途中多数人梦寐以求,趋之若鹜可光宗耀祖当七品艺麻官的美差,断然拒之门外。
是书画改变了他的人生?还是他的人生改变了书画?听听郑老怎么说?
郑老说,写字作画使人性格更从容。与他共度人生。或许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当代社会很多人性格都潜伏着浮躁的一面。尤其人们在谈论当下的时候,脱口会说:“现在的一些人们不比以前了,心浮气躁,就说钱”。想能让一个浮躁的人静下心来,一来环境要静,二来易入门,三来要容易奏效,四来有感情宣泄。正因如此,书画就是不二选择。
写字画画,使人气质更文雅。郑老说,汉字和国画,首先是一种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和国画更是一种凝聚力。因为每一个汉字和图形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他结合自己的写画历程,深刻体会到写汉字,画国画就是让人们了解体验民族文化,体验民族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民族的精神。其作品《一带一路》,《走进新时代》正是这种情感的画面写意,得到国画大师们的认同,因而获得大奖。
先从政,后从文。郑白玺出生在原平 一个乡村教师之家,家父能写会画,对他耳濡目染,影响很大。使他从小形成了写写画画的爱好。参加了行政工作,从县里到地区,接触了具有美、书、篆 特长的人不少。他遵荐家父从小对他的教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便虚心地向同行讨教。每次不耻 下问,总有所获。文革中他曾被打成保皇派,政工组让他离开革委机关,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他说自己却因祸得福,天天刻毛主席头像、画《毛主席去安源》,更多地接近了翰墨丹青。后来又接触了市里的陈巨锁、张启明、郜继善等书画名家,还与省里九十多岁的文坛老前辈刘江先生结下了浓厚的翰墨情缘。郑白玺曾向原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江讨教作书之道,刘江授他以“气韵”二字,使他茅塞顿开。至此,他的人生之路,书画之道渐渐向“气韵”接近,渐走渐深,获得真谛。
郑白玺说无师自通,是他的不见面的老 师,即书报杂志。这些书刊就是他的好老师。有关美术、书法、篆刻的各典籍,他能买到的就买,买不到的就借,总想尽可能广泛地学习借鉴。诸如国画大师齐白石、李可染、张大千、范曾等的画集,书法大师王羲之、赵孟頫、欧阳洵等的书法集,以及《金石大字典》、《篆刻法》等典籍,都使他受益匪浅。至于电视上的美术、书法讲座,他都一日不拉,准时收看,受益匪浅。
郑白玺对记者说:“搞艺术, 一要勤学,二是苦练。勤学是为了开窍,苦练 ,才能长了本事。他在临摹名作上,曾经下过硬功夫。上午钻进画室,一站数小时, 站得腿肿了,但自己心里很乐活,丝毫不觉得累。他老伴把他的画室戏称叫“罚站室”。他却说:不是罚站室,是乐站室。直到现在,虽说人老了,站不行了。但他还是习惯成自然,每天抽点时间,总要手扶椅子上,坚持写个毛笔字,以此为乐,逍遥余生。
郑老觉得,写字画画,使人品格更高贵。他说,书画,是国粹。书画形成至今,见证了中国人文历史的变迁,那些过往的伟大书画家比如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陈继儒、唐寅、八大山人等都是人们学习的楷模。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是人们的榜样。他们对于自己多年来从政学艺中的品德、毅力均有很强的感染力。
别小瞧写字画画,它使人学识更丰富。郑老认为,学好书画,必须以丰富的学识为基础。清代书家杨守敬说,学术除品高以外,“一要学富,胸罗万千,书卷之气,自然益于行间。”由学书而悟到读书更重要,这是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第二收获,即学识与素养。
书画不离手,使人更好学,更聪明。郑老的经验是通过学习书画,能使人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庄、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而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书画很容易杜绝免除这些毛病。
写字画画,使人观察力更强。事实上,练习书画,还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做工笔,则惟妙惟肖,观察至为精详;做写意,则绘影绘声,摄取所画之精神与特征。工笔取其精微,写意取其大体;工笔求其形,写意寻其神;练习日久,则万物之精粗大小,一览便知。有了这种观察力,你再从事于其他学术,亦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者更易领悟、领略书画的美妙之处,思考在书画过程中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达到这种效果。这样就培养了人的观察、思考分析、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写字画画,使人意志更坚定。郑老早年跟随原忻州地委老领导郭伦工作。郭伦的崇高人品和高超书法技艺让郑白玺受益颇深,这或许是其对“气韵”的最初领悟。恩师 郭纶在少年、中年、老年时就一直写毛笔字,他学的是欧体,他经常与白玺子交流书法的理论,书写的笔墨技巧,俩人谈到入境时,竟手舞足蹈,那是心墨相通,难以言喻的快乐。尤其是恩师郭纶仙逝后,那天的遗体告别追悼会上,有一千多人参加并送了花圈 和挽彰,这种场面,这种情形,是郑白玺政治生涯中极其少见并终生难忘的,足以验证恩师的人格魅力。如今恩师走了多年,已步入老年的郑白玺常忆恩师郭纶,在书法中他有天猛然想通了,离别根本就是人生常态,真正的知己是无所谓散伙的,距离和时间只能风干多余的水分,增加感情的浓度。他悟出学习书画,可以使人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练。不少人刚开始学习书画,爱丢三落四,心绪浮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练一会就坐不住了,甚至把墨汁弄得满桌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书画练习,渐渐的沉稳下来,这些毛病都消失了,能平心静气的写字画画了。这种神效似乎非书画方可凑效。
写字画画,使人更具创新力。郑白玺画画写字大半辈子,他推荐书画创新,追求个性。郑白玺坚持“师古,师友,师自然 ”原则。人们学书画的时临摹古人的书画,是为了在大脑中积累大量丰富的材料,为今后的创作做好铺垫。所以书画教学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让人们不知不觉中从模仿走向创新的过程。
凡事万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写字作画使人更晓规则。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国画也有一定的作画规律。初始就得一笔一划,“留白”是艺术达到炉火纯青时方可的游刃有余。学书画的时候先巩固所学知识,才能促进书画水平的提高。这点很重要,比如说考试,优美的书写可以让老师愉悦的批阅,得分更高;再说远点,待人接物,也会更知道法则、法度和火候。
美的书画,给人视觉享受精神愉悦。写字画画,使人更懂美、更爱美。郑白玺深知。书画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融入了古今圣贤之理,人们学习书画,有净化心灵、驱逐邪俗之气、提高审美素质的作用。人们在欣赏书画的同时,对于书画的美,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高逸幽雅,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爱好为之提升,渐渐的将审美水平提高,更懂美,更爱美。
无求品自高
翰墨丹青爱一生,平安生活乐余生。郑白玺的孩子们都很争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的出色,他们都已成家立业,让郑老欣慰。
气韵之于书画,则是勤学苦练中的灵犀悟性,气韵之于生活,则是踏踏实实中的清贫安乐。
日子总是风风雨雨,生活总是磕磕碰碰。郑白玺八十岁,过了悲伤春秋的年纪,依然在人间行走如常。和老郑一起的同行者和同仁们,已走了不少。生死之间使他顿悟,生命的根源,在于心的力量。心有多少恩,命有多少福。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善意,就会收获多少柔情。
无求品自高。人品好,作品佳。这是记者采访郑白玺的总结。画如其人,郑白玺诗意盎然的国画《青松》、气势恢宏的篆书长卷 《毛泽东诗词集》和集中反映中国民众四大 愿景的篆刻组画《百福图》、《百禄图》、《百寿 图》、《百喜图》何曾不是他正直人品的一种人生大写意呢?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记者仔细看郑老家的画,在笔墨中水分晕化,构成空寂疏雅的表象,传统画技与现代水墨有机互融,不温不火,不忽不躁,顺其自然,恰到美感。观郑老的书法篆刻,简约凝重,无不蕴含自然之美和文史厚重。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郑白玺是有这方面的天赋。他把古今艺术大师的高深画理书技,心领手绘,融会贯通,深得精妙,富其气韵,竟形成自己的审美思想。殊不知,他曾是从风云变幻的大政治气候中走过来的书画家,审时度势是他最起码的素养,如今举手写字画画,岂不是小菜一碟?
一个书画家立足于世, 不在其作品数量的多寡,而在于他有没有?有质量的东西,就是能够真正走进人们心灵的那些好作品,正如人们谈及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王羲之的字,雷锋的好人品……
“唐诗晋字汉文章,春雨夏云秋夜月。”郑白玺与字画,与人生,不贪图功利,无任何目的,仅是情趣使然。所以无求品自高。真正获得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妙。记者郑志东和郑白玺同姓根深,同性相怜,同趣互赏,不竟感慨,即兴赋诗“乌纱何曾轻?人生何其重?气韵自根本,一切终归真!”
(作者郑志东,中国新闻学院毕业生,主任记者,中国经济出版社和工人日报《新闻三昧》杂志特邀编委,全国百佳明星作者,《山西广播电视报》忻周刊副主编,神池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