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跃生:专业小楷四十年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蝇头小楷,即小于1.5厘米的书法字。从理论上讲,小楷是历代书法家必经之路必炼之功。其难度在小,但用放大镜放大了和大字一样,才称得上小楷。记者寻访的文章主人公郜跃生就有这种写小楷的真功夫。
在忻州市,今年59岁的忻府区人郜跃生,已经专业舞弄小楷40年,称得上是当地的小楷书法大家了。他因一手出众的小楷,成了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忻州市书协会员,忻府区书协副主席,现就职于忻州市北方初级中学,曾获得首届井冈山红色旅游书法展三等奖,天柱山书法奖,五台山千人写经作品入展并收藏。
心墨同修结缘小楷
郜跃生与小楷有不解之缘,修心炼字,说来话长。
清人钱永在《书学》说:“工书者不精小于楷,不能称书家。”盖小楷最见功力,亦最易暴露弊端,实费时难精,不容易为之。在当今现代社会中独守小楷创作,孜孜矻矻数40年,技道兼得,心书通会者,若鹤立鸡群,见功有成者,极为少见。记者慕名在忻州秀容古城釆访郜跃生,他的小楷营蝇百卷,端帙其秀手,让人值得一看。
郜跃生性耿品端,慧中朴外。他喜欢戏剧,又酷爱书法,是忻州市已故著名书法家石国毅先生门下,名师高徒,一发而不可收,从未废驰于笔砚。并且博涉书史,临池晋唐,兼蓄专精,攻小楷于经钞,重技道之化成。郜跃生对记者说,他不把书法看成是单纯的笔墨技法,而把书法小楷的研习和对佛的参悟结合起来,多年来边写边悟,并能够从儒、释、道的传统大文化层面上去把握、理解、研习、渐成自家面貌,独树一帜。
实际情况是,他长期以来对佛学情有独钟,精研佛经,参禅悟道,探求佛山般若大智慧,涵养菩萨般慈悲大情怀。
放眼当下书坛,不少书家特别是青年书家,他们对笔墨技巧的掌握已达到很高水平,有的甚至和古代大家相比亦不逊色。但是仔细看,大多数人的笔墨内涵,苍白无力,缺乏深厚的学养,圆融的智慧、高洁的品格的支撑。所以作品往往不堪细品,不耐久观,艺术生命力大打折扣。而郜跃生则将书法历练视为菩提之旅,把握书法的般若智慧之笔,每夜漏下,一灯荧然,求法于禅理,进艺与古会,悟道于命运。诚恳用心,殚精竭思,无我兴会,藏真剔俗。可以说,他把全部的生命与智慧都倾注到所钟爱的书法艺术中,感悟生活,亦即感悟艺术,成就艺术,亦即成就人生。
人艺合一,焉有不灵动乎?郜跃生能在书坛别树小楷,真积力久的必然结果。
记者接触的写字画画的人太多,不竟询问,这书,这画其价值在哪?与人与事,有何意义呢?郜跃生的回答是,书法一道,所托者笔墨,笔墨虽无金石之坚,而能传一世,是其精神、艺术不可磨灭的缘故。般若即深,而渊乎其有智慧,焕乎其有文理结构,造化乎其自然天成。使人观其所以然,一定是书者、画者的学养,修为以及精神内蕴。反之,也是观书看画人的学养、修为水平的高低。
中国人信佛者众,郜跃生也列其中。书以佛经艺理播流,借参禅悟佛,抄录佛经,锤炼书艺已成为郜跃生课习之程式。记者看跃生的作品法净挺秀,谨严规整,气韵超然,格调高迈,于点线中见真如,于手经口人传真性,于审美问显佛法。
40多年坚持书写佛经之风。这也非郜跃生的独创,自古亦盛行,成文人雅士之风尚,佛教碑帖,尤受推荐。如柳公权《金刚经》,怀素之《佛说四十二章经》,国铨之《从善见律经卷》,颜真卿之《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褚遂良之《雁塔圣教序》等亦因佛事而为名帖。郜跃生爱不释手,举笔临帖竟成了一种享受。
郜跃生对记者说,书写《心经》者代有其人。欧阳询,苏轼,赵孟頫,文征明,傅山等亦有名帖传世。书法之顺任自然,随心所欲,与佛道之参禅,有相通之处。故郜跃生书法如般若妙慧,书与经融为一体。在他看来,书法是节奏与自然的表现,是对深层的生命形象构思的布白,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佳作。
心书同构,意符俱进,就是跃生小楷蕴藉之所在,亦是心灵风貌相结合的线条艺术。
郜跃生的代表作品,无论是《金刚经》、《心经》抑或是《茶经》、《道德经》乃至《孝经》及诗歌赋,其小楷闪蕴于佛教书法禅艺的感悟,既蕴藏浓厚的字教文化,又注以浓厚的艺术气息,确实给观者带来新的视觉冲击和审美取向。
记者用心细看,郜跃生小楷取法晋唐,以柳公权,颜真卿为骨,以褚遂良,赵孟頫为韵,以李北海为意,参以经生体态,融铸贯通,别具魅力。他心领神会于《金刚经》、《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理真髓。作品不温不燥,静穆和明,消烦息怒。观之如饮醍醐,洞开天光,净扫尘垢,顿感重生之万福。
在从章法看“布置本乎运心,神采生于运笔。”气足力遒,内圆外方,墨似有余,肥瘠相称,轻重得宣;学不连贯,而气脉相通,笔势流畅峭挺,一切合乎自然,真可谓从容不迫,而无骄悍句邃之态;不疾不徐,而偏得悠然自得之状。枯涩浓淡,极其天真烂漫,在平淡中,蕴含着醇厚古风味,兼得“中和”自然之美。自道自尾,一笔不苟,端严清健,彰显对书法抽象的崇尚与服膺,体楷字法度,现谨严之风格。
又从结构上看,个别字稍取左倾之势,有些字故意写得倾欹,有的字用了变体,内紧外拓,朗润萧散,浑穆中凸现宏放,峭拔中融合秀逸。在从用笔观,以李邕凌空取势,无意于圆之变而自变,取颜法,横轻竖重,笔力洞彻,转重缓急,如壮士击鼓,节节铿然。取子昂法,笔势一拓直下,而取向背法,力张亏拾弦,一触即发。凡点画交接处用尖接法,势拓颖出,灵动飞扬;横画收笔,有明显顿挫,提按节奏明朗;凡折笔,钩笔皆取魏法,外抓内擫,开展舒踢,使体势静中含动,圆中得骨,令人生飘然出世之感;转折外以斜压重挫,心点与钩顺势拖别,戈戟森森,险劲富丽。而撇短捺长,且波三折,出锋短襟,含有隶之韵味,使字,体势阔张,颇具佛法无边之韵致,亦即遒美可爱之气格。大有黄山谷“领略古法生新奇”之遗风。
郜跃生写经,步履蹒跚,探索唯艰。其间甘苦自明,然心境坦荡,以佛性见书理,以书艺阐佛髓,欣欣然,若佛陀之圆融。耿耿然,若松桧之挺茂。恂恂然,若日月之皎灿。巍巍然,若峻嶒之高旷。
小楷意大, 郜跃生的小楷书以“舍”的奉献精神,守持正途,寂灭流俗;以“空”录“无相”之态,于书海笔山中徜徉,终归书法的大乘之境,其书法作品引世人所爱,流传久远。
虽为小楷却有大理
小楷虽小,却有大理。郜跃生40年间专业于小楷,在实践中结合古人在小楷方面的认识形成了一套他自己的楷书大论。
郜跃生古为今用,写小楷首先的整齐平正。唐代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明代项穆:『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郜跃生边写边悟,得其要领。
其次写小楷要上下平稳。晋代王羲之:『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隐。』
第三写小楷要左右均称。唐代欧阳询:『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
第四写小楷既要轻重平衡,又要分布均匀。唐代欧阳询《书法八诀》:『分间布白,调匀点画是也。』『捺满则肥,提飞则瘦。』郜跃生在写字中恰当应用。
就对比调和、连续各异、形象自然、气象生动、格调统一等小楷书艺,郜跃生在40年的专业书写小楷实践中不断摸索,科学总结,受益匪浅。
他向有志于小楷的人们传经授艺,他说,凡初学者笔画组合要求平正,稳定。明代项穆说过书法有三戒,一戒初学结字不均衡,东倒西歪。二戒笔画僵直,结构呆板。三戒笔画过分夸张,俗气。因此对结构的形式来说上部宽大者应覆盖其下部,而下部不宜太窄,会造成头重脚轻。多个独立体结合成字时应注意每一部分相互之间的间隔,要使其均衡,相互呼应,自然穿插,保持字的平稳。首先要在写字前做到胸有成竹,在书写时做到大小,长短,肥瘦,高低,正斜,穿插,迎让熟记于心,使写出的字能够稳中求险,险中求稳,以静带动,以动持静,上下结构的字要做到上紧下松,上收下放;左右结构应做到左收后放,左紧右松;左中右结构宜、中间部分小。其次笔画在应用中使笔画有所象征,晋代卫夫人笔阵图形容了笔画的每一一种笔画,也就是说写出的笔画形状决定整个字形。再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要气韵贯通,字与字大小,长短,正斜要相互搭配,行与行之间要均匀而不显臃肿。这样使每一字,每一行都处于灵动中,会使整个作品与极强生命力,就好象是音乐节律,又好象是舞者在轻舞,这样才能体现出书法之美,书法之韵。
一手好字既传承了中华文化,又嬴得了人们的尊重,如此这般,大家何不去炼一手好字呢?
(图为相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