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突然接到张汉新这位高中毕业已经45年之久的老同学的电话,唤起了我这个六十有四之人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也引发了我珍藏几十年对恩师的谢师之言。
那是上世纪的1972年9月1日,我们生长在洪湖岸边的93名农村和小集镇的子女,从小沙口的东南西北方来到了坐落在内荆河南岸的沙口中学,开始了两年半的高中学习生活。当时我们分为两个班,叫高一(一)班和高一(二)班,我和张汉新等同学分在高一(二)班,班主任是沔阳师范毕业、二十六七岁、英俊潇洒、身材魁梧的陈月明老师。当年,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劳动,戏称“劳动学生”,但大家仍然很开心,学习也很勤奋、努力,同学们相互之间的感情也很纯真。
1975年7月20日那天高中毕业时,我们高二(二)班除危经波、张汉新两位同学提前毕业外,其他同学都用自己从牙缝中节约出来的钱,买上毛巾、脸盆、水缸、香肥皂、钢笔和本子等物品送给班主任陈月明老师,把陈老师的床上都堆满了。毕业那天中午,同学们坐在树荫下,低着头大口大口地吃完饭后,便背着自己简单的行李,怀揣纸质版的高中毕业证,不作声地离开了沙口中学。那时候,同学们相互之间没有拥抱、没有握手,只是说上一两句话后,带着酸甜苦辣咸的“五味”,各自走在自己回家的路上……
一晃45年了,当年英姿飒爽、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转眼变成了老头子和老大婆。45年来,每次同学们相聚时,总是谈起班主任陈月明老师。是啊,陈月明老师对我和我们这届学生是有恩的呀!
1972年9月1日,我在下新河中学初中时的乔本贵老师把我“交给”了沙口中学的陈月明老师。当年10月,沙口中学在推选红卫兵团(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时,我的学名—陆先舜出现在“沙口中学红卫兵团干部名单”中,且第一位是我,职务:红卫兵团团长。从此,我便成了一名学生干部,成为沙口中学300多名学生中的“领头羊”。一次,陈月明老师把我喊到他办公室对我说:“先舜,你要大胆地干,不要怕,更不要缩手缩脚,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抓好红卫兵团的工作”。还有一次,陈月明老师跟我说:“要是你饭票不够,就到我寝室抽屉里拿。我把寝室的钥匙给你”。令我更难忘的是1974年3月,因家庭贫困,父亲要我辍学回家捞工分。陈老师得知后,连忙给我父亲写了一封短信。记得信是这样写的:先舜的父亲:您好!听说先舜要辍学,我十分惋惜。他是一个好学生,很懂事;学习十分刻苦,工作认真负责,是棵好苗子。我本应前来与您叙谈,因近日教学挺忙,走不动身,特托陆邦谦老师带来此信,请您尽快让陆先舜来校学习。署名:陈月明。这封信我保存了40余年。
透过这三件小事,折射出陈月明老师对我和我们75届同学浓厚的关心与关爱的师生之情!是啊,恩师如父!
金秋九月四日的早晨,张汉新同学给我发来一段诗文,恰好表达出我这迟到的“谢师之言”: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尊敬;有人说师恩如海,因为大海浩渺,使人畅想;有人说师恩如天,因为天空宽广,使人敬仰;有人说师恩似地,因为大地宽厚,让人感激。感谢语文老师,让我懂得百态人生;感谢数学老师,让我过上划算的生活;感谢政治老师,让我增添理解哲学的思维;感谢历史老师,让我触摸时光传承;感谢地理老师,让我跨越山川湖海;感谢英语老师,让我有更多交流空间;感谢体育老师,让我感受力量速度;感谢物理老师,让日子少了许多摩擦。
是啊,老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您,授之以渔给我们授之以“鱼”;您,传授道解疑惑,堪称园丁,为我们指点迷津……往后余生,更应不忘师恩!(作者: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陆剑)
实习编辑: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