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华:回米临字格让你写好字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字人人会写,但写出一笔好字却非易事。人们天天写字,为啥多数人一辈子也写不出一手好字?每个人都从小写字,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楷书总是撇形在左?捺形在右?而非捺形在左?撇形在右? 为什么楷、行、草书要左收右放而篆、隶书不是呢?山西省神池县创意书画室王氏父子,王占华、王国忠把书画教学实践和造型理论相互结合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这一对父子的论文《回米书法格让人人写好字》获得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论文一等奖及“三笔字”硬笔书法作品一等奖。并以此项研究成果取得两项国家专利,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中华传统书法教育理论研究的舞台上,不论有多少名家巨擘,但舞台中央最高处追光照亮的地方,应该有王占华父子的身影。就凭这两项国家专利就应该写在书法教育理论研究的史册上。
回米临字格神奇之处
如果说传统的田字格,米字格让孩子们写字入门,那么王占华发明的回米书法格能让人人写好字,回米变形格让你写懂字。
观看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没有一个楷、行、草的结构不符合内紧外松,左收右放,上小下大这12个字的书写规律。反之,若不符合这12字规律,你始终在摸着石头过河,绝对不会写出好字。尽管名家字体有别,但皆不违12字规律。
但大部分人,一个是临不准,一个是临不懂。有的书法家,没有从这个美学结构来进入,和力学角度去平衡稳定,所以许多人靠专注死临,没有大进步。理论笑人,其实本质上的东西根本没有弄懂。中国的书法艺术,其实就是线条造型艺术。似乎很少有人去深入解释为什么?其实这就是许多人写字无灵气的根本所在。王占华在没有发现这个写字规律之前,也始终不得要领,很长时间也犯过这种错误。
传统的田字格、米字格有比例,但格子线跨度大,很难临写到准确位置上,人们起笔落笔,一步错了,便几步错。回米临字格正好找到这个准确合理的落笔位置。
学习书画都是由无法到有法,最后到“无法” 的过程。回米临字格继承了田字格、米字格的临摹特点,弥补了两种格子在起笔、行笔和落笔过程中难以找到准确位置的缺陷。因为此格增加了比例线,在教学中老师方便讲解,学生能临写到位。学生在临写过程中每笔每画能够直观、方便、准确的细致比较,并对笔画和布白同时兼顾,使点画笔笔到位。
回米书法格有着逐步的脱格方法,字的每一笔同格子的关系转化为每笔之间的关系。内紧外松、左收右放、上小下大等规律应用其中,由“形似” 到“神似 ” 的思想转换有着造型依据,容易使学生达到眼、手、脑高度统一。
传统写字的教学现状
说到回米临字格,我们就不得不谈传统写字的的教学现状。写字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幼儿园时,老师用田字格、米字格教写字的笔画占格,所有孩子们都入了门,写的还不错,到三年级以后应该是学习能力增强了,练字遍数越来越多了,但进歩越来越不明显,部分学生的字竟然一天不如一天,甚至从小到大生活、工作、学习中一直在写字,到老也没有写好。
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写好字练好书法,部分中小学生在汉字书写运用中写的一塌糊涂,多数人对字的结构练习不感兴趣,写的字看上去一笔一画都不少,乍看起来字形感觉没有见过。楷、行、草书的横画倾斜给多数人造成了困惑,普遍失去了平衡把握。楷书体、行书体、美术体等特点不分,稍写快些让别人看了辩别不了是什么字,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容易学习进去,多数人想写好字的美梦破灭,这是使用田字格、米字格书法教学的现状。
传统教学的写字弊端
想写手好字,是众人的心愿。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对非专业人士而言,这些知识可以忽略。但对书法教学还是要有个起码的了解,本是想写一手好字,结果想方设法找名师,总认为老师写的好就能教好字。其实关键是谁能教你写进去,谁才是好老师,辅助线用的多,才能把每一笔写到位,辅助线用的少,书写格“台阶大”迈不上去。有些书法教学语言模棱两可,没有操作性。比如惯用的教学熟语“此橫稍长” ,稍长多少?“两点外展”, 展到什么位置?“右点有力”, 放到哪有力?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多教学要求,是结果而非方法,让人不知所措,没有可操作性。仅仅对笔画、结构和章法的研究,勿略对笔画空间位置训练是多数人写不好字的主要原因。
王占华向专访记者谈到传统书法教学的结字思路顺序。他说用传统方法临帖教学,先练点画用笔,再练结构姿态,最后分布气势练章法,当练结构时问题就岀现了。在教学中怎么观察、比较笔画空间位置讲的很少,只讲运笔、结构特征等,而忽略了对另一面笔画环境位置。传统的书法教学首先有一个目的,计划写岀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所谓“意在笔先”,乍看这个没有问题,其实在田字格、米字格中写笔画与辅助线比较跨度较大,起笔、落笔很难找到准确位置,放弃了和辅助线比较,迫使在临写时根据前一笔写后一笔,如果前一笔写不准,后面一错再错,本应该和有比例又稳定规范的格子辅助线用“右脑感觉” 比较可一步临准,结果变成了根据前一笔推岀下一笔的“左脑推理” 思维练习法,使问题复杂化了。既考虑起笔位置、行笔的长度粗细变化、落笔的位置和形状等,又考虑结构特征,也要考虑字中心和整体位置,又要写岀笔画之间的联系,一次性解决问题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岀现的问题是感觉、思考、运笔同时进行。空间位置看不准就写,不思想就写,眼睛直接到手不动脑的抄写现象,这种教字方法就是传统书法教学的病症,用田字格、米字格很少人能写到位。
王占华就目前练字教学的市场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近年来书法教学岀现很多不同形状的书写格,有二十天、十五天、十天、五天速成班,后来很多书法家在媒体采访时说是不可能的事,其实这种现象并非捕风捉影,他们用的是有比例的写字格,起笔、落笔方便比较,虽然书写格设计并不完善,但使用起来好于传统方法,当然有些字格辅助线不太明显、有些书法格不规范也不好用,对于专注力差的孩子讲多少遍都引不起重视。有些格子给字加一个同字大小而没有比例的“口字圏” 起不到缩放作用。通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出,使用增加有比例格子至少可以临准。 现在各种各样书写格在书法教学中岀现,充分说明众人都在寻找和探索书写教学临准的有效办法。
回米临字格能写好字
回米临字格究竟是怎回事?有何特点?为什么说用回米临字格能写出一笔好字呢?王占华结合自己的深入研究,耐心细致地向记者作了解释。首先要了解回米书法格结构特点。回米书法格是回字格和米字格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四方对称图形,此格在米字格中心横竖轴线到四边框的二分之一处各加一根垂直线,中间形成一个有比例小口形,继承保留了传统米字格字心明确、有比例、内紧外松的优点,吸收九宫格缩放自如的临摹准确功能。回米书法格有田字格的中心十字线,加上内紧外松的垂直比例橫竖线,大部分笔画起笔、落笔在这个小“口”周围和线上的空间位置,又有简洁明了的90度角和45度角及对角线,笔画与倾斜角度、折角角度大小、形状特征的对比一目了然,大人小孩很容易比较和临写。
说起回米临字格的由来,也很有意思。王占华说,暑假有两位幼儿毕业未上小学的男孩子,性格比较活跃,这两个小孩子书法课听不进去,老师在黑板上讲课有时会跳上书桌,搞的老师没办法,批评没作用,鼓励也不凑效。怎么办?王占华耐心辅导两小孩写字,尝试在米字格的横竖中轴线上下左右到边框的二分之一处各加了四条平行线,多了一个“囗” 字, 形成了现在的回米格。从那以后两小孩就跟着写了,而且越来越有兴趣。其中一位同学三年级过六一儿童节交给学校的硬笔书法作品,很多认识这个同学的老师都不相信作品是他写的,结果又写了一遍大家才相信,现在这两个孩子还坚持着练书法,在各自的班上文化课成绩均是第一、二名。
回米书法格学用是否有难度?王占华说首先要从心理上调整专注力。回米书法格对于认真专注的同学来讲一遍就能临写到位,但也有反复讲解和示范都不听不看的学生,为什么会岀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在平时紧张的作业书写仼务面前变的很急躁,我们归纳为观察粗心,也就是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无论临了多少遍,强调多么重要就是不认真看,他们从来没有沉下心来进行空间位置的训练,眼睛对空间位置不敏感,笔画和格子位置比较时思维联系不起来,右脑形象思维不敏感,后天没有开发右脑的想象功能,指挥不了手控制笔在空间的书写,比如写垂直竖线时,强调多次也写不直,对于观察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们可以分为两步走,首先在帖上找到笔画起、落笔的坐标位置,然后在作业本上找到起笔、落笔坐标位置,再进行连接写岀,这种格子完全有条件停留在某一过程中练习观察方法和比较能力,这种先找点再连线增加台阶,放缓难度两步进行,锻炼细心观察能力,锻炼一次性找到起笔、行笔、落笔的敏感效果,把笔画临到准确的位置上。
其次回米书法格坐标定位空间布白。使用回米书法格临写最大的特点是把每一笔放准,对笔画间的布白空间同样找准,田字格把字格分成了四等份,米字格把字格分成了八等份,回米格把字格分成了十六份,大部分笔画在小口内,也称内宫,内宫笔画密集而布白少,小口外到边框称外宫,外宫笔画少而布白多,把格子分成这么小就是为临摹时笔画和空白更到位更精确。用“切蛋糕” 的方法在十六个小格子中把笔画精确临到坐标位置上,起落笔在哪个小格子里,离哪条线有多少距离,或是哪条线上,离边框有多大距离,空白和笔画同等重视。使用感觉锻炼右脑空间想象,笔画和空间位置同时训练,由单方面笔画和结构改变成笔画结构和布白同时比较定位,增强了深入观察、细致比较、全面认识字形结构的结字特点,不论什么平衡、点画呼应、撇捺申展、斜提有力、重心平稳等都不考虑,一心一意将笔画和布白找准确,然后脱格时将笔画与字格的关系转化为笔画间的关系再理解笔画的结构理由。
回米临字格脱格记忆
回米临字格 是先临准再临懂。 三步脱格让字每一笔同格子线的关系转化为每笔之间的关系。
一是去掉对角线记忆字形和撇捺角度。因为格子里对角线四十五度经过字心,上下左右四方空间均匀划分,在对角线上或附近笔画印象深刻,特别是撇捺角度、弧度申展程度与对角线比较一目了然,去掉对角线后,在这上面和附近的笔画比较好记,同时对理解记忆撇捺角度、弧度及申展程度分步记忆减少了难度,从而达到准确默写的效果。
二是去掉格子里“口”四条线精确记忆起笔、落笔。这个“口”形的四条线在中心点到边线的二分之一处,当去掉格子里四条比例线成为田字格时,大量集中在“口” 四条线上 或内外附近位置的笔画就会失去参照,就会回忆寻找中轴线上部二分之一或附近起、落笔的空间位置,在田字格中四个小格里默写岀起笔、行笔、落笔准确位置时比较容易,产生的深刻印象能够达到记忆目的。同时观察和分析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汉字结构分类判断结构形式,明晰字的重心,明确笔画间的有机组合及各笔画对空间分割的匀称性。
三是脱掉“十” 字线。最终脱掉十字线,笔画在橫竖轴线上或是上下左右附近,只要中心位置找到位,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的笔画都能默写岀来,复习第二步小口上和周围笔画的起落笔记忆犹新,第一步脱格的撇捺角度、弧度和转折角度位置得到再一次复习记忆。在默临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字的大小、方圆、高低、宽窄字形的形成原因,每笔同格子的关系逐步转换为笔画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笔画和结构,有效形成正循环。 保证字的平衡稳定性,最后达到形似的黙临目的。在稳定、匀称的基础上,布局主次分明,使笔画间穿插避让、向背俯仰达到形似。同时注意笔画走势,下笔是否藏锋,行笔是否换锋,收笔是否回锋,笔顺情况,何处提按,行笔快慢,相应手腕动作等,把每一笔意送到笔端。
用回米临字格在练人
回米临字格是书法临摹的工具,容易把字分解成观察、理解、记忆的书写步骤方法,能够调动眼、手、脑等多感官的一种学习形式,哪个方面不到位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人们只看到学生写字的坐姿、握笔姿势不正确,却看不到粗心观察读帖,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也就是学习的入口有了障碍,这种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文化课成绩差的同学中,应该在儿童阶段及早规范,这些问题只有在写字课堂引导观察得以调整,其它课堂别无选择。使用回米书法格写字主要是锻炼观察比较,根据你写下的字可以判断是懒得看帖、观察看不准,还是收不住心、心不在意、手的控制能力不足等等,所有的学习状态都能在写字过程中暴露岀来,通过用回米书法格这种量化的方式学会观察,就能调整改变学习状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习质量修身养性,达到中国传统书法教育之初心。
使用回米临字格练字需要把速度放很慢,有足够时间沉下心来观察比较、理解记忆、准确把握才能把笔画临到位。然而我们的同学在未学前书写习惯速度非常快,临摹练习很长时间也慢不下来,由于平时在写作业中情绪紧张而急躁的学生不认真看,很裸粗的扫一眼随便就写岀来,为了写准每一笔画,写好每个字,我们让学生在入门期间首先放慢速度、放松心情、坐标定位专门训练细心观察,由知道该怎么观察到熟练掌握观察方法,反复练习达到细致的比较习惯。如果我们在每小时最少临一百字的一页中,按平均八画计算每页就是八百画,也就是观察比较、思想记忆、促使学生每小时训练八百次,就是眼、手、脑有八百次的反复训练,细心观察程度明显改善,专注能力大大提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晴获取的,随着长时间的观察训练,他们的眼睛灵活专注,脑筋思维敏捷,当能临写到正常写字速度和笔笔到位时,当眼、手、脑高度统一时,同时也是学习文化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只要用回米书法格认真临,文化课学习能力会提升。
回米书法格内紧外松、辅助线比例明确,大人小孩都能把帖上的字按照比例准确临到位,此格先临准后脱格理解记忆,脱格步骤容易掌握,还巧妙的将左收右放、上小下大等书写规律应用其中,由形似进入神似有着完善的理论依据,真、行、草、隶、篆都适用,让人人都能临准、临懂、临通,是书法临帖教学较好掌握的书写格。
记者与王占华谈的 十分投机,今年62岁的王占华感言,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琢磨了多半辈子写字,今天才悟出了一些真知,能为许多没有写好字的人,找到了一种科学写字的方法。
中国古代文献上《吕氏春秋》和《世本》等古籍中都有皇帝的史官仓颉造字的记载。历史学家认为,汉字6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今天,一个小县城的一对父子,研究文字弄出名堂。因为字,记者把古人今人两者牵扯一块,相提并论,如果说古人仓颉造出了字,有功人文,那么今人王氏父子教人写好字,一样有益。
经年累月,与字相关的付出,皆值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