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青:让藜麦在黄土地生根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走近静乐,人们总会被一种叫作藜麦的农作物吸引视线,大街小巷满是藜麦的醒目广告,大店小铺里尽是藜麦的产品。官员和百姓对藜麦更是多有美谈,这个曾被宇航员食用神秘的“太空食品”,如今已步入了寻常百姓的餐桌。这个藜麦与静乐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是谁把藜麦引入静乐?藜麦与静乐有何意义?带头种藜麦的李润青作为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有着怎样的藜麦情怀?为什么当地人对藜麦津津乐道?食着津津有味的藜麦粥,记者走访中国藜麦之乡静乐,探寻有关藜麦的精彩故事……
初心:游子情怀心系故园
就像山西人必喝汾酒,神池人必吃月饼一样。藜麦,也是静乐人必提的特色农产品。接受专访的李润青以及静乐县农业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静乐县于2011年在娑婆乡引进藜麦试种成功,2013年,静乐县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藜麦之乡”称号。截至2018年底,全县藜麦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平均亩产在300斤以上。2019年,静乐县与山西省农科院“院县合作”,建设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全县藜麦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提升至53%,种植效益较往年提升10%,成为中国最大的藜麦种植生产县。
静乐小县,千方百计立足“藜麦之乡”品牌及藜麦行业标准制定地的优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细算藜麦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精准账,充分挖掘附加值提升对脱贫攻坚的拉动效应,实现产业扶贫成效最大化。藜麦产业,也成了静乐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而静乐本土推动此项产业的一些个人也特别引人注目。
说起藜麦,必然要说到一些人。
这个人就是山西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山西正和九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山西省杂粮学会藜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李润青。
可以说,李润青是静乐藜麦深度推广的有功之臣之一。
70后李润青是土生土长的静乐人。在中国的谷物家族里,新成员藜麦是后起之秀。它以优质全面的营养,无以伦比的经济价值备受重视。李润青从2013年起返乡创业,就是看中了藜麦的价值和发展前景,也看到了藜麦能给家乡带来的巨大收益。
李润青在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太原创办了一家IT科技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奋斗,他已经在IT行业站稳了脚跟。但出身静乐农村的李润青却对城市繁华毫无兴趣,多年来魂牵梦萦的,还是那大山里的土窑洞、热炕头、老实巴交的乡亲和质朴无华的庄稼。
2013年,怀着这份初心,李润青开始了“种庄稼”的农民生涯,必须用科技来种地,是李润青投身黄土地创业的根本原则。静乐县赤泥窊乡的下双井村,是李润青选中的第一个藜麦的试种基地。那时候,绝大多数农户还没听过藜麦,他的华青藜麦公司采用“企业管理+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启动了第一年的种植推广计划。公司购进2万斤藜麦种子,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免费发放种子,并为农户购买了种植保险,同时签订了6元/斤的保底价收购协议。
种子播到了地里,李润青和农户的心都是悬的,他得边学边干。为了弄清藜麦的生长习性,李润青在下双井村的藜麦种植户高文生家里驻扎下来,与高文生一家仔细观察藜麦的生长情况,并在专家的指导下作了详细的记录。从夏到秋,眼看着藜麦从两片小芽长到了2米多高,抽出的麦穗也从绿色逐渐变成漂亮的彩色,沉甸甸地立在枝头。那一年,藜麦丰收,农户赚钱,李润青也收获了宝贵的藜麦种植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优选育种和大规模种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困境:闯关升级艰难创业
藜麦试种和大规模推广种植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藜麦试种成功的喜悦还未褪去,一道道难题就摆在了李润青这个创业者的面前。“闯关。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就行了,总不能临阵退缩吧?”李润青对自己满怀信心,“就像玩游戏一样,打怪闯关,才能升级。”
李润青在第一年藜麦试种成功后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加工。藜麦颗粒非常小,表皮薄,有皂苷,国内从未有过加工经验。李润青彻夜查阅资料,希望能借鉴国内外藜麦产品的加工经验;同时南下北上,走访了多家生产设备加工企业,钱花了不少,设备买了几套,但都不能让李润青满意。经过近半年的摸索和对市场的深度调研,李润青请机械设备师自主设计研发出了一套大型加工设备,直到能够加工出优质藜麦米,才算解决了问题。
藜麦第一年试种成功实属运气好。从第二年开始,大田种植的藜麦连续几年遭遇各种难题:虫害、干旱、倒伏、雨季穗发芽等等。有机种植的藜麦不能打药,他请专家找出了几种生物防虫治虫的办法普及给乡亲;天旱藜麦出不了芽,他花钱雇水罐车给种植户的藜麦田喷灌洒水保证出苗率;藜麦穗饱满,杆却中空,头重脚轻容易倒伏,他通过培育抗倒伏品种改善问题;藜麦果实皮薄,成熟期遇到雨季就会在穗上直接发芽,他与农科院、县气象局等部门联合研究,找出了错时播种的办法,避开雨季的影响……他带领乡亲们种植藜麦,毫无保留地提供技术指导,一路走来,形成了一套规范详尽的藜麦种植技术规程,成为申报地方农业标准的扎实基础。
做为返乡创业的静乐人,李润青将自己的科学知识、管理经验及人脉资源与静乐县的自然条件整合运用,将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在克服重重困难的同时,他和他的团队都在稳步成长,创业之路在不断闯关中向前推进。
破局:太空育种科研竞争
藜麦是人们目前已知的天然食品中营养价值较全面的粮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全营养食品,有“粮食之母”美誉。
藜麦种子颜色主要有黑、红、白等多种颜色,其中黑、红色的籽粒较小,白色口感较好。藜麦在1980年代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的太空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
随着藜麦市场逐渐升温,藜麦企业越来越多,竞争开始日趋激烈。为保证藜麦品质,李润青的藜麦种植规模在2000-3000亩左右,产品定位为有机健康食品。“藜麦是营养非常全面的粮食作物,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益,把这个核心给丢掉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静乐藜麦品质,李润青特别重视藜麦新品种的选育,他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选育出了15个藜麦新品种。2016年,还将藜麦优种搭载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天宫二号,进行了太空辐照育种试验。这是静乐藜麦首次开展的航空育种研究,对丰富和改善藜麦品种有重要意义,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的晋藜1号和晋藜2号能够有效解决的藜麦倒伏和穗发芽问题,为藜麦高产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借助科研打造藜麦的核心竞争力,让乡亲们更加看好科学种好粮的前景。
宏图:带领乡亲健康致富
在李润青致力于藜麦种植的几年中,静乐藜麦从名不见经传成为国内知名藜麦产地之一,多家媒体报道过他研究、推广藜麦的事迹。2017年7月23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经济半小时》以《山西静乐:致富洋庄稼》为题报道了李润青在静乐县赤泥洼乡下双井村扶助农户种植藜麦的故事,被央视财经等栏目纷纷转载,静乐藜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提高。
在山西省农业厅“藜麦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项目”实施过程中,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润青组织农户严格按照项目要求,顺利完成了1200亩藜麦种植示范片的有机种植实验、密度试验等,让农户实现增收的同时,也对种地有了全新的看法。为改善耕种条件,他想办法为村里平整耕地,修建田间路,修建旱井,还将大量农家肥运至地里;他每年为贫困村民提供工作800人/次,为他们实现效益增收1500元。未来,李润青希望继续带领乡亲们,在这片静地乐土上用科技耕耘,走健康发展的致富路。
李润青作为2017年山西省十大民营科技创新人物和2020年忻州市劳动模范及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记者被他的创业故事所深深感动。
李润青对记者说,投资是为了获得金钱的回报,创业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返乡创业的初衷是其源于农村,他希望把我所学的知识和本领用在黄土地上,用创新意识关注农业,把现代科技带进农田,改善家乡和乡亲的面貌。因其并不看重经济收益,所以在创业路上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和挑战。对于藜麦产品,他的要求很高,从品种选育到种植环境、种植技术、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加工贮运,每一个环节都“不将就”;对于他的员工和种植农户,他以安全健康的发展理念、人性化的亲和管理来提高企业凝聚力;对待市场,他以尊重产品来尊重客户,绝不会为了追逐利益而背离其创业的初衷。
不求高回报,只为种好粮。他坚信,只有保证粮食的安全健康,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润青深知,前路浩浩荡荡,万事皆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