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农民画色彩艳千秋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一个山区小县能在短时间内先后拥有多项国字号的国家级美誉,实属罕见。
山西省代县是幸运的,它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县”“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小地大名,令人瞩目。
代县在全省若争第一,还是相当有底气的。
一个小地方代县,之所以能被冠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种结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为代县在2000余年的历史中,积孕了深厚的文脉,散落民间的传统文化百种之多,你看,代县不光有名冠华夏的雁门紫塞、规模浩大的州级文庙、还有誉满神州的代县农民画……
代县农民画,是中国北方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从诞生以来,就独步三晋,冠压群芳。代县民间文化根底深厚、渊源博大,在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大量品种繁多的美术形式,有剪纸、面塑、窗花、彩绘、炕围画……代县农民画发端于这些形式丰富的传统民间美术之中、成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特定的文化氛围。
炉火照天地红遍三晋
在山西省有“南绛北代”的说法。代县在历史上称为代州,是所在区域的政治文化中心,领繁峙、五台、崞县三县作为州治所,人文荟萃、精英群集。其域内又有“中华第一关”雁门关,更是成为了南北贤士往来云集、东西才俊相与酬和之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代县农民画声名鹊起。据说鼎盛时期有一支300多个农民为主的农民画创作队伍,绘画精品屡见不鲜。
因为代县自古为边关重镇、中原门户,所以在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理条件下,代县农民画形成了个性恢弘、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品读代县农民画,可以读出数千年的边关烽火、孤城大漠,也可以读出民族大义、英雄热血,当然,更多的是可以读出新时代塞下农民奔赴小康的昂然心态、与建设新农村的不屈斗志。这些精品力作走出了雁门关,走进了北京城,甚至漂洋过海代表国家进行对外的文化交流,还被国外政要以及艺术馆所收藏。代县农民画以其突出的艺术价值与民俗价值为世人所珍视。尤其是张俊的一幅《炉火照天地》红遍了雁门关内外,不仅提高了代县农民画的知名度,而且促动了农民投身农民画创作的积极性,掀起了代县农民画空前创作热潮。
可以说,代县之所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农民画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代县农民画之所以扬名华夏,跟一位泰斗级的领军人物、农民画大师张俊,密不可分。
《炉火照天地》奠定了代县农民画的地位。张俊作为忻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他在忻州地方农民画的发展壮大中,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1988年3月16日,文化部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局正式命名全国45个县、区、市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代县榜上有名,山西省获此殊荣的仅此一家。
彩笔绘三晋薪火传承
花无百日红。因种种原因,曾经红火的代县农民画一度沉寂。面对代县农民画的低潮现状,曾经燃旺炉火的张俊心急如焚,日后代县农民画的炉火能否再次点燃?复兴代县农民画的大旗由谁来扛?代县农民画的后继新人又在哪里?……
地域文脉的延续,人是决定的因素。作为土生土长的代县人,张俊的忧虑,也是代县籍刘锁文、王天太、王文宝、李慧星、王宏旭、王永红等有识之士的心中所想。振兴代县农民画就是大家共同的一个心愿。心动不如行动,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在代县文化史上落下浓重的笔墨,再燃画乡熊熊火焰。
“光武老农”是代县农民画协会主席刘锁文的微信名。名如其人,刘锁文就出生在代县光武故城遗址附近的古城村。
不善言辞的刘锁文,除了实受,还是受实。他平日里除了协助妻子在村里经营一个磨坊之外,就是用锄头耕田种地,用画笔播种梦想。在日出日落的几十年中,他用无数的汗滴浇灌了脚下这片肥沃土地,而这片土地也回报他以金色的希望。无论画笔还是锄头,都为他结出了五彩缤纷的花朵。
刘锁文很早就涉足了农民画,在代县农民画最为辉煌的八十年代,他就是众多农民画作者中的骨干分子。此后代县农民画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中走入落寞,但刘锁文却依然用手中的画笔坚持着心中的梦想。他多次参加省市农民画展览,并且获得各种奖项。但他不满足于此,一树花开不算春,他希望看到满园花开、绿树成林。2019年冬,他在得到各方支持后,与众多志同道合者一起组建了代县农民画促进会,并被推举为农民画促进会主席。代县农民画促进会成立后,张俊作为名誉主席,多次义务为农民画作者进行培训指导。让代县农民画这一三晋艺术瑰宝魅力永传,光耀千秋。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出力燃旺火。王天太是土生土长的代县人,他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对于丰厚久远的雁门文化,他既是传承者,也是开拓者。他的书法作品秀丽蕴藉、灵动多姿,他的每一笔墨香里面渗透的都是浓浓的雁门情。
家乡的文化事牵动着家乡的文化人。一个退休的老领导感慨代县农民画走入沉寂,举目四望,难觅舍己而为敢于承担者。多年前这个老领导多次劝说王天太,让他做一个重振代县农民画的义工。这个差事,费力而不讨好,尤其在熙熙攘攘的名利客看来,这是个极傻的冒险。
文化是一地的灵魂,没了这个还谈什么发展?出生代县书香门弟的王天太早有此意,他约到农民画家刘锁文,劝说刘锁文牵头担起复兴代县农民画的大旗,他会尽己之力协助配合。而彼时,刘锁文也太需要一个能力强、敢担当的人物出来鼎力相助,于是,俩人一拍即合,然后约上李慧星、王宏旭等农民画家或者书画爱好者,开始筹备代县农民画促进会。
好事多磨,在代县农民画促进会筹备成立的过程中,这个团队已经开始了一系列促进活动:组织疫情期间不能出门的农民画家进行创作;举办农民画网络展览;发行农民画微信公众号若干期。在疫情缓解后,省文化馆举办的“美丽乡村”山西省优秀农民画展览上,代县农民画取得了过去十多年来最好的成绩,入展并且获奖作品数量为山西省第一。
为了鼓励参展的农民画作者,王天太自己拿出工资作为奖金,颁发给每一个入展的作者。作为书香门弟,王天太一家四口经常在微信群探讨代县农民画的发展。大女儿是研究艺术的北大博士,二女儿是港大硕士,孩子们的见解经常给王天太启发。就在王天太宵衣旰食地思考代县农民画如何持久发展的过程中,家庭给了天太有力支持。妻子甚至放下自己心爱的国画,亲自开始了一幅幅农民画的创作。
每一个时代,每一片土地,总会有一些挺身而出的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去坚持做利国利民的事业。正因如此,这个民族的文化才有了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王天太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手持火把,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前行的人。
农民画大家王文宝又名王新,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文宝的农民画多次参加国展,是山西农民画家之翘楚,但他低调谦虚,不与人争。在代县农民画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去冬,王文宝老师配合代县农民画促进会进行了十数期农民画培训活动,他分文不收,把自己所学无私地传授给众多的农民画作者,践行着中华民族“以无私成其私”的美德。
“我所思兮在雁门”。读懂代县,就从了解欣赏县农民画这里开始,看着这画这字,想着那些画画写字的人的故事,你就走进了代县…
春在枝头已十分。记者深度调查,认为有张俊、刘锁文、王天太、王文宝、李慧星、王宏旭、王永红等文化人的执着坚守耕耘,代县农民画正在播种着新的希望,放眼望去,绿雾染林。
不管是铺开脚下的黄土地,还是展开案头的宣纸,他们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以己之力唤醒大家共同繁荣代县可歌可用的地域文化。
事实上,如果政府和民间能够形成合力,重振代县农民画指日可待。代县农民画促进会为代县文旅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思路,并为代县文旅更多项目落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记者在古色古香的代州古城非遗展览中心,了解到此处目前已云集了代县成功申报的9大类10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首届山西非遗博览会2018年7月在代县代州古城雁门游客服务中心举办。其后这里的非遗传承人免费入驻,并无偿对外开放,便于社会各界实地体验代县非遗的魅力。不可否认,像代县农民画一样,这里的多种传统文化如今又以各自特有的花样和五花八门的方式浸润着这座仅有22万人口的小县城,渗透着百姓的生活,自信着人们的面容,在重拾曾经辉煌的同时,又焕出勃发生机,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以文为乐,以文为业,以文问兴。在文化旅游方兴未艾的当下,代县农民画更是游人了解边塞民俗的窗口、也是观赏黄土风情的媒介。
代县古时候就是个好地方,因为走在代县的大街小巷,如今依然随处可见的文化印记,古巷古砖古门,古老的峨口挠阁,引人瞩目的边靖古楼等等遗存让你不由发此感慨。尤其是那些色彩斑斓的农民画里,又总能去携一抹记忆,去留住一地雁门、去寻觅一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