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娥:剪纸功力深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毛主席永远在心中剪纸系列”作品分别是以1921年青春年少的毛泽东、1936年长征时期的毛泽东和1949年时期的毛泽东三幅照片为模版,运用剪纸特殊的语言,经过董存娥巧妙构思与设计,精心创作完成的一幅具有时代感和使命感的剪纸作品。
董存娥谈到创作目的时讲,“毛泽东”三个字深深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和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记忆、情不自禁的追忆和时代理性的追随。她设计该系列作品,主要是为了缅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弘扬其伟大民族精神,同时董存娥也为民间艺术工作室的品牌打造树立形象,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通过剪纸艺术的魅力使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
董存娥从2017年开始,她在每年的十二月都会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来纪念领袖毛主席,以此来表达对伟人的缅怀之情。毛主席系列剪纸作品从2019年12月1日开始构思并着手创作,于2021年12月12日创作完成。该作品是以毛泽东的照片为模板,通过中国民间剪纸这一传统工艺,通过剪刀剪的方式,手工创作完成,整幅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张红纸传真意,一把剪刀寄初心”,董存娥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正是传承了这种信仰,才这般创作,引人入胜。
这些剪纸力作的作者董存娥,现任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文化志愿者、赛罕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呼市非遗保护促进会会员、呼市非遗进校园剪纸辅导员、内蒙古电视广播大学社区辅导员。董存娥从小跟随奶奶学习剪纸,将其作为兴趣爱好传承多年。2017年,她开始专业从事剪纸艺术创作,剪了几千幅作品,她不断博采众长,融合各地剪纸艺术手法,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塞北剪纸艺术风格。在她从事剪纸几年来,兢兢业业始终如一日地辛勤耕耘在剪纸创作战线上,用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呼和浩特的风采,让更多的游客看到不一样的首府城市,为繁荣首府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剪纸工匠56米剪纸为祖国庆生
一把剪刀,一张纸,展现生活的喜怒哀乐;发扬工匠精神,一次次刻画家乡的民风民俗、秀美风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董存娥为表达对祖国的深情祝福,耗时一年零两个月完成了一幅卷宽1.3米,长达56米的宏大剪纸作品《荣华》,底图采用汉崇尚的黑红两色,底图上覆盖仿汉百花卷草纹剪制的红色花纹,用白色宣纸剪制的身着56个民族传统服饰的99个人物载歌载舞跃然其间,意予民族团结一家亲,家和万事兴。充分展现出剪纸艺人深厚的功底和巧妙的构思。作品紧扣“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主题,上面用白色宣纸剪制的99位56个民族人物,突出了最炫民族风,以及民族团结的和谐之意。运用白色人物既表达沧海一栗之谦和,又表达人情纯洁之和谐。99个民族人物有祝愿绵长之意。一幅好的剪纸作品不仅需要艺人拥有精湛的技艺,更要融入作者独特精妙的构思,而艺术创作则是一个耐心、细心与精心兼具的过程。作品从构思设计、到剪制、再到装裱,皆由董存娥一人独立完成。期间,耗费万年红宣纸75张,万年黑宣81张,白宣10张。为了剪好这幅作品,费了很多心血。构思的过程中,流连于网络、书籍,和民间艺术家及专家学者们交流探讨,寻找创作灵感和素材。期间,设计了两个版本,剪了一百多幅作品,最终确定了这样主题和表达形式,吸引了广泛关注。在《荣华》之前,还创作过剪纸作品《草原风情》和《十二花神》,每一幅剪纸作品都凝聚着她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 2017年10月,作品《农家乐》获“草原儿女心向党,喜迎十九大首届自治区传统手工艺精品大赛优秀奖。2018年获内蒙古电视广播大学优秀社区辅导员称号。此外,2018年,她举办了毛泽东诞辰125周年个展《飞雪迎春》,创作了百幅剪纸农民画《图说我们的价值观》;2019年作品《草原风情》17米长卷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民间工艺精品展入展奖。2019年,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内蒙古自治区毡艺技艺研修班结业证。2019年获中国依文最美绣娘证书,成为依文签约绣娘。 2019年,她创作了7米卷《陌上花开》,7月其作品《草原风情》参选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她还为内蒙古退伍军人书画展创作了8米卷《军民情》,创作了8米卷剪纸《万马奔腾》。
剪纸技艺亦须真功夫
董存娥平时无论工作多忙,都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学习,通过网络、书籍,和民间艺术家及专家学者们交流探讨,寻找创作灵感和素材,在工作中处处以先锋模范标准来要求自己,热心于公益事业,2019年,在内蒙古普通高校高职扩招中,被内蒙古农大艺术设计专业录取,成为自治区首位非遗农民工大学生。期间积极参加送非遗,民间艺术进社区,少年宫,军营,村镇,博物馆等志愿服务活动。并致力于非遗传承,发展民间手工艺人,通过传帮带,大力发展会员。现在骨干会员担任多家学校的剪纸,面塑,丝编项目的校外辅导员,在呼市地区展开非遗进校园,进行传承技艺,同时,组织会员在呼市市区,城郊开展脱贫攻坚活动,以技艺人,以艺智贫。2019年携同自治区妇联,呼市妇联签约中国伊文集团推动巾帼扶贫项目。建立土左,武川,清水河,赛罕区,玉泉区项目基地,开辟毡绣,布艺,剪纸,盘扣,绳结订单通道,倾力打造群众性民艺品牌。首批订单于2020年10月签订并下发19080元,覆盖贫困户、乡村农民10个家庭,平均创收1900余元。第二批订单将于2021年3月续订。
她被选举为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文化志愿者,她更加意识到,剪纸的非遗传承已经成为自己肩上的责任。除了为多家学校担任剪纸的课外辅导员之外,她竭诚奉献,组织协会会员深入玉泉区各学校社区,给学生和居民们传授剪纸技艺。同年,赛罕区文明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艺术专项志愿服务队”的队旗授予董存娥的团队。
2017年到现在,已将技艺传授给近三万人,先后走进呼市的中小学校进行免费讲解传授技艺。除了非遗进校园传授剪纸技艺,董存娥还先后利用一年时间带了3个徒弟,让剪纸技艺传承下去。目前她着手编写一本关于剪纸的书籍教材,让剪纸非遗进入校园、进入社区,让未成年人不断认知、传承、发展中华文化。
2020年1月1日,敕勒川路街道万正尚都社区举办的第二届民俗文化节上董存娥通过她的两幅大作《万里长城》、《毛主席》,向居民们阐述起她创作这两幅剪纸作品时的好点子、妙心思,现场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2020年2月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剪纸艺术家董存娥创作了防控疫情系列的主题剪纸作品,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意志。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董存娥每日都关注着来自抗疫前线的最新消息,严峻的防控形势,日益增长的病例数字,冲锋一线的医务人员,无时不刻牵动着她的心。其中一幅作品,是以武汉长江大桥和历史名迹黄鹤楼为背景,钟南山院士坚毅的脸庞和“万众一心,武汉加油”的标语跃然纸上,表达了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坚定信念。而在另一幅作品中,董存娥别出心裁地给两个年画娃娃戴上了口罩,画面正中央是代表医务工作者的红十字,画面下方的四季瓶花寓意平安美好,以此祝福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新春快乐、平安吉祥。因为疫情发生,董存娥原本要参与的一些春节文化传承活动都取消了,暂时不能近距离为百姓传授剪纸,但她想通过自己的特长,为武汉加油!
2020年12月,在玉泉区清泉街社区举办了“迎元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董存娥现场为居民传授传统剪纸艺术。为居民介绍着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同时,还手把手地教社区居民如何剪纸,居民们都很认真地制作剪纸作品,纸张在手指间灵活运转,一刀一剪之间传承着剪纸艺术,让社区居民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1年2月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辖区居民文化生活,在玉泉区党群中心开设公益课堂,做好文化志愿服务,多方带动居民,做好带头人。董存娥为居民开展手工课堂,带领辖区手工爱好者们共同学习传统剪纸手工技巧,以剪纸艺术作为切入点,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剪纸的过程以及剪纸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演示剪纸技巧,并示范弧度、点等剪裁方式。通过剪纸课堂,一定程度上唤起了社区居民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让社区居民体验了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拉近了居民群众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距离,也增进了居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增强居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
忆往昔,岁月如火如荼,辛勤的汗水、奋斗的艰辛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今朝,更加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在文化春风的沐浴下,董存娥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