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荣:书画墨香续世长
郑志东
书画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书香在一个家庭里究竟有何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新春专访国家一级书法家郭志荣先生,他认为:回归生活,服务社会,才是书画的根本价值和本质精神。郭志荣在这个行当摸索前行已有30余年,颇有底气和见识。他说任何书画实用才是最好的,仅为展览、获奖或者离谱开高价,赚大钱,是对书画的过度操作,如此下去,书画将失去其本质精神,偏离正常发展轨道,不足为取。书香更是一个家庭的良好氛围,此香存留家兴旺。
春节贴对联,是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传统。郭志荣以服务社会为宗旨,1999年创办了华北地区首家对联厂,为百姓提供实用的对联服务,后又率先在山西省忻州市推广书画进万家活动,成了民间书画拍卖会的先行者,从定襄开到忻州,又开到太原,后续还将向北京等一线城市拓展。郭志荣的经营理念是,让客户买了作品还想买,把客户变成朋友。他为繁荣一地文化尽力留佳话。
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流年,长短皆逝。浮生,往来皆客。时空变幻,环境造人。郭志荣1951年出生在山西省定襄县智村一个书香世家,墨染童心,春秋耕耘,临池不辍,竟得其妙,师承传统,创作有新,不少作品成为省市县赠送贵宾的礼品,深得国内外朋友喜爱。他的书法雅俗共赏,气势磅礴,书写的《厚德载物》《海纳百川》《努力做到更好》等作品获得多位名家赞赏。他的作品流传甚广,在五台山风景区、周大生珠宝店、禹王洞、关帝庙等地皆有他题写的匾额。
汗水流过有金秋。郭志荣一生致力于书画实践并有所成,成为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书画协会山西分会副主席,山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创作主任,百家姓文化推广中心书法师。尤其是郭志荣在书画创作中悟出生活真谛,文化可兴家旺族,书画书香续世长,精心编撰出版的《文明家风家训百则》引起社会关注,CCTV就此专访。这些都成为笔者专访的重头话题。
2021年郭志荣之孙以704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全省第二,太原市第一,被清华大学特招录取。笔者对此颇感兴趣,郭志荣结合书画文化欣然拉起家常。毋庸置疑,郭志荣和其孙子的成就,来源于一脉相传的祖上。郭志荣的祖父郭英才是清末民初,定襄走东口的代表人物,历任四届内蒙古多伦县商会会长。担任会长期间,他发行纸币,稳定市场,筹集军需,以资抗日,做出重要贡献。病逝后,众多商家集资在多伦山西会馆树立铜碑以示纪念,在定襄智村树立石碑宣扬功德。除此以外,他还是给商铺写牌匾的高手。郭志荣的父亲郭培成天资聪慧,学有所成,文学功底深厚,书法隽秀洒脱。郭志荣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优点,自幼酷爱书法,8
岁开始习字,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书法作品和书法研究均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郭志荣总结出一整套创新的书法技巧和技法,其书法作品备受书法爱好者、书法艺术家以及老百姓的青睐,数十次在国内各种比赛中获奖。郭志荣1964年考入定襄中学,1966年受文革影响回村务农,当过记工员、会计,写毛笔字成了业余时间的“必修课”。郭志荣称,他和子孙的人生中离不开很多热心善良人的帮助。保德张茂生慷慨资助,使郭志荣在太原有了200平米的临街工作室,郭氏书法如鱼得水。儿子、女儿学校毕业后在师长、朋友的推荐下参加工作,孙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贵人相助……。
郭志荣的大爷爷后代们都有建树,有出国留学的,有北大念书的。郭志荣的叔叔是我国第一批空军飞行员。叔叔的儿子是通信行业高级工程师,孙子提前保送录取清华大学,正在全球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郭志荣姑姑的孩子们现在也都是各行各业的顶梁柱。郭志荣姐姐的孩子们,有的毕业于北师大,有的毕业于外国语大学,出类拔萃。郭志荣说,家族书画更添书香,文化生生不息,家风代代相传。
书法有何技艺?郭志荣对笔者说:“要想写好字,必先做好人,学习书法是没有止境的,我认为书法是一门最难的艺术,只有勤学苦练,写到上瘾、写到痴迷才能进步。”知行合一,使得郭志荣的书法大气磅礴、厚重端庄、丰满秀逸。尤其是他为百家姓家训文化书写的书法更是与家训内容相得益彰,深受老百姓喜爱。扬传统文化,得快乐人生。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中国毛体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国书画家协会山西分会、江西九江庐山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颁奖大会在山西瀚雅国际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3名书画艺术家摘得殊荣,在这次大赛中郭志荣获得金奖。更让郭志荣欣慰的是,经他培养,子女的书法一样呈现精彩。儿子的《兰亭序》和小楷堪称佳作,女儿的颜体亦具风采。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郭志荣对笔者说,中国五千年的书法文化应该深入群众,进千家、入万户。他在展示书法作品的同时,还以文会友,为书法爱好者建造学习交流的平台。他多年致力百家姓家训推广工作,开发姓氏图章,投身字体创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尽心尽力,矢志不渝。
郭志荣十分认同文化兴家。家是家庭,风是风气。一家之风,世代相传。清朝张澍在《姓氏寻源》说:“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郭志荣对笔者说,一个人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而性格的养成,更在于长辈的言传身教。家风,是一个家庭最贵的财产。好的家风,润物无声。苏轼在《三槐堂铭》里写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物质会随着时间而褪色,而家风却可以流传千古。
日子依旧滚烫,岁月如诗悠长。郭志荣从小跟奶奶,母亲一块生活。正是奶奶和母亲平凡朴实的大爱言传身教,勤劳善良的品质浸染,使良好家风延续。特别是郭志荣母亲的那句话:“咱没钱不由人,但书一定要念好,要仁恭礼发的做人”,使他受益一生。一个家庭,正气凛然,忠厚风骨,书香满室,何愁没有延绵的福气?
郭志荣的孙子郭毅博,5岁就入学,从定襄转太原三十六中上初中,又录取在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念高中。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家人轮流到太原照顾孩子,付出了常人不可能的辛苦,汽车打表40万公里。直到考取清华,回过来看,这是值得的。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大年初四,正值立春,一缕春风拂动,万物欣欣向荣。事实上,孙子考上清华,让爷爷郭志荣分外高兴,精神十足。眼下,郭志荣每日在省城太原的工作室挥毫泼墨,体悟人生,种下书香,收获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