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义:草根艺术传奇大家
郑志东
“别人眼里流泪,我眼里流血”。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周吉义在与记者交谈中,其自言自语的这个沉重的人生话题,别人难以理解,恐怕只有周吉义自己心里知晓。
熟悉周吉义的不少人,都喊他“草根艺术传奇大家”。周吉义为何被冠以这个名号?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周吉义的书画工作室紧邻明代建筑宁武鼓楼,或许是这幢千年古建的庇佑,或许是自己痴迷书画的执着,天人合一,竟然使周吉义的书、画、雕、刻等草根艺术有声有色,顿生灵气,风声水起。
周吉义对记者说,清《宁武府志》及清代碑记载,古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1986年大修,2007年又修葺彩绘。1995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鼓楼为邻的周吉义,几乎天天从这座高20米的,上下两层楼阁,底层为砖石结构台基的古楼的十字拱券穿心洞走过。每逢路过,他总是被这个散发着历史幽光的宝物所吸引,情不自禁对古代美学和审美发出赞叹,身不由己驻足细观东西门额嵌的石匾,西刻“凤仪”,东刻“含阳”,下题“光绪辛卯圜郡重建”。他对这个古建用情深厚,了如指掌。他多次琢磨古建门楣上的仿木砖雕斗栱和仿木垂花以及二层的楼阁式木结构建筑,他研究过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四周围廊,檐柱间设雀替的古建格局,他对一、二、三重檐下四面设槅扇门,东西面悬匾,东为“楼烦重镇”“毓秀钟灵”,西为“奎光普照”“层霄耸翠”。楼上保留有清光绪年间石碑1通的来胧去脉绕有兴趣。他深知这是宁武古城的文脉标志,也是自己热衷古迹文化的灵魂依所。环境决定意识,寒来暑往中他似乎读懂了历史,也看破了春秋。就在宁武古楼边旧街上简隔的画室中,这位民间艺术家执着于自己近乎痴迷的各种草根手艺。真可谓,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古楼好书画。
谁的人生都是一本书,周吉义的人生却是颇有传奇色彩的一部厚书。记者专访,听他娓娓道来。周吉义自学书画已有30年的工龄。他一生坎坷崎岖,1961年7月7日出生于宁武,他父亲是解放初期的宁武县委宣传部长,他爷爷是南下干部,他是高干家庭子弟。他4岁时,脖子上长了肿瘤,那时医疗条件差,医生断言他活不过5岁,结果竟奇迹般活了下来,今年已过六旬。他5岁时在农家院里和母亲捡山药蛋,他的小手能很快捡满一大萝匤,让母亲感到惊讶。他9岁时和小朋友比赛上树,从4丈高的树头掉下来,跃到水里,幸免于难。两次大难不死,民俗言,必有后福。他13岁上的初中,在学校里聆听宁武籍著名画家王建华的一堂美术课,而顿开思路,喜欢上了书画。又因早恋不好好念书,学习一落千丈,结果读到高中缀学。他15岁时,受不了家庭的压力,大冬天身无分文,沿途讨吃要饭,准备南下四川,去找高干爷爷,走了几天,差点冻死在路上,被好心人救起送回家。20岁时参加工作,在宁武化肥厂里两三天就掌握了整个技术流程,一时轰动全厂,成了全厂的头号新闻,后因化肥工厂倒闭,又去了宁武铅笔厂,一个月就给车间改革,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周吉义还有文艺天赋,他以唯妙唯俏、绘声绘色的独特招人演技代表厂里参加正月县城街头文艺表演,夺得了全县文艺汇演第一名的佳绩。再次成为铅笔厂的焦点新闻,至此,凡是厂里来了新的徒弟,厂领导有令,新手必须让周吉义去带培学技。后来厂子里给有关部门就周吉义革新有功事宜,专门给县政府起草了请示周吉义为全县长征突击手的报告和转正报告。后来厂子倒闭,他又自办工艺品厂,因工艺品样多质优市场热销,曾有宁武县前后三任副县长找他商谈合作事宜,后因种种原因没有了结果。他因为痴迷画画,前途渺茫,家庭破裂,从此走上低迷流浪的生活,但仍不放弃画画。因生活所逼,他以干苦力活为生,但体力活后,仍念念不忘自己酷爱文艺的理想,写写画画,就似吃饭喝水常态化。
因画结缘,他在画画时得到贵人指路,然后就去河北发展,画画有了很大的进展。字画同源,原本一家。因为自己对所画的画,在后提的字不满意,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练毛笔字,练十多天后,发现自己竟有这方面的天赋,决定开始练毛笔字。经过自己刻苦练习,终于有了成就,河北的老板赏识周吉义的文采,曾得到这位私企老板的重奖,奖励楼房一间。但其思乡心切,故婉言和河北老板告别,回老家宁武发展,走上了自学书法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字画,先在朋友圈流传,慢慢得到不少人的认可,曾几次在书法大赛中得奖。
周吉义为人光明磊落,秉性仗义。他眼下虽孤家寡人,但活得通透且有点内秀,他外表不动声色,他内里情感丰富。在旁人眼里,他有点不善交际,但周吉义骨子里透出的人格魅力,让所有靠近他的人颇感舒服。亲戚朋友戏称他为“落魄秀才”和“民间文艺家”。他的爱好,得到友人支持和关注。朋友给他在宁武县旧街古城楼边上提供了文艺创作工作室。因他擅长书画,宁武县的一些乡镇就聘请他去乡下的街道巷墙上作美丽乡村绘画的营生。他自己干的特别辛苦,有时一天要画一百个平方的画,最多一天时,竟然写了一百四十个大字。他还自学了雕塑等技术,他从来没有专门的师傅指导,这种种的民间手艺,全凭动手和悟道。
周吉义说,自己年轻时也有着所有年轻人都会有的冲动与急于求成的浮躁。但在经历一些事情后,人生历练随之丰富。他回顾来时路,却不停留在过去踌躇不肯向前。周吉义深知过去,只是经历,而今天,才是新生。他说自己一个孤单寂寞,他必须饶恕一些人和事。自己总不能夜夜起身,在己孤苦的灵魂上在栽种荆棘。一念执著,痛苦的是自己;一念放下,快乐的也是自己。他放下了纠缠不休的往事,其最大的意义不是宽恕一些人、一些事,而是放过了自己。周吉义感慨,年轻人一心追求成就没有错,但不能失去心灵停靠修养之所。感悟到人生真谛的周吉义在中年后,就开始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处平静之地,而写字作画,就是他让自己心灵修养的一个极好的伊甸园,而这一画一写就是30年,时间的沉淀让周吉义又悟到了人生的终极要义,也让其画艺书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周吉义还在雕塑这门技艺中又寻找到了乐趣,得到了书画与雕塑间共通的那份对心灵的文化慰藉。随着年龄与经历的增加,年过六旬的周吉义开始享受自己天天都在创作书画作品中的那份心灵的安慰与安适。
周吉义说,自学,本身是一个难以持之以恒的方式,绝大多数人一般都是不会去自学的。周吉义不但选择了自学,还坚持了下去,这一坚持就是大半生。这种自学方式,是他打发时光,解除人生苦闷的一种极好方式。周吉义烙印在血脉之中、埋藏在心底几十年的触手可摸、揪心难忘的记忆,也是他寄情书画,对自己苦楚人生的含泪挽歌。周吉义的族人勤劳善良、敢为人先、宽厚助人,到了周吉义这里,却是人生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但他不怨天不怨地,以对民间文艺的百倍热爱,去与命运抗争,周吉义身边许多熟悉他的人对他满是钦敬,而他又把这种友情倾注于笔端,创作出不少好的民间书画作品。
周吉义说,人来到世上,大家在生活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总会有很多后悔和遗憾,当非常失落,又无处宣泄时,不少人开始“怨天尤人”。怨老天爷不开眼,怨别人不怎地,却不能冷静下来,反省一下自己。周吉义说,这不仅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愚蠢。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周吉义的人生感悟是,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世间无难事,庸人自扰之。周吉义说自己比别人经历的要苦的多,但他却没觉得自己活得太累,那是因为他自己心里没有去装那些太多且无关紧要却又极其伤身的人和事。他的人生可谓苦到了极点,但他从没有把责任推卸给环境和别人,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既然命运使然,那就顺其自然。对周吉义而言,唯有墨香,使其安然,唯有五颜六色,使其人生泛出光彩。
岁月流逝,才情未老。周吉义为了成就草根艺术家,几十年来一直努力。他擅长吸取名人字画中的精髓之处,有过目不忘之才。他传奇般的人生历程也成为他胸怀民间文艺的精神滋养,如今他与自己多年的好友、宁武县著名画家张少华一起搭伙发展,联袂展艺,共同续写民间文化的精彩篇章。周吉义不争名利,重义懂礼,广受百姓的爱戴与崇敬。不知不觉中,宁武周吉义,慢慢成了大伙眼里的“民间文艺传奇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