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亮嗓唱火二人台
郑志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民歌之乡河曲孕育出许许多多的优秀民歌手,王欢就是其中的一个。
曾几何时,山西河曲是个地瘠民贫,自古“十年九旱,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的灰地方。这方土地上的男人们吼两嗓子家乡的“二人台”喧泄心中的苦闷,忧伤的婆姨含泪对上两曲悲歌。于是黄河岸畔就想起了“嗨吆嗨吆嗨吆……”的船工号子,香山顶羊倌“正月里来正月正,五哥放羊……”,圪梁梁上二妹子“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哪是个谁……”1982年6月22日在晋西北河曲县巡镇镇曲峪村出生的王欢,从小至大总是被这或高亢激昂,或婉转细腻,如泣如诉的河曲山曲曲村调调深深地打动过心田刻上了烙印。于是在父亲带他逛庙会看二人台小戏时,看到兴头上他竟能学唱几句。天长日久,崭露头角,乡亲们异口同声,夸赞王欢:“这小后生是块唱戏的好材料”。王欢到十三、四岁时,已是乡里出色的二人台小演员。每逢庙会集日,他更是使出十八般武艺,把个二人台场子闹腾的煞是红火热闹。
人生如戏。1999年,王欢毕业于山西河曲二人台艺术学校。18岁那年,王欢当了兵,在军营里,他仍放不下家乡的二人台。每天除了军训外,他就一门心思研究二人台的唱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把家乡的二人台唱给了军区领导,唱给了人民子弟兵。转业后,由于他天生一副亮嗓子,加之多年的磨炼,文艺表演出众,2006年被河曲县二人台剧团正式录用。他在县二人台剧团,如鱼得水。这里名角云集,他老艺人为师,虚心学习,演技唱艺更臻成熟。先后参加了山西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内蒙电视台的各项二人台比赛,获奖无数。2013年获忻州地区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声乐表演优秀奖;2014年获秦晋蒙八县旗民歌二人台大赛一等奖。
年已四龄的王欢现就职于忻州市二人台剧团,从事二人台专业表演。如今贫困山区不但经济繁荣,而且文化生活也格外繁盛,一直主演二人台的王欢庆幸赶上了社会发展的大好时候,为传播先进文化和传统舞台艺术。他更是上心,“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已溶入他的生命,他的事业中,他的灵魂与音乐同奏乐章,唱出精彩的人生。
九苦一甜是人生常态,亦是艺术求精的必走之路。自古行路容易,开路难,为了扎实艺术功底,王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河曲沿岸的沙滩滩上,山沟沟里留下他啕嗓子的声音。河曲岸边的乡亲历历在目,目睹王欢练唱功的辛苦。他从早晨到黄昏,不论刮风下雨都能坚持到底。他拜访名家,求得指导,提高自己。他受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启迪颇深。他说,齐白石一生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鳞虫之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所以齐白石一生佳作盖世,但是从未画过一幅龙画,齐白石的严谨从艺精神让王欢有了艺术感悟。他从齐白石一生,从不作龙画得到启迪:演唱自己熟悉的人事风貌,摸索黄土地上人民的喜怨哀乐,方可游刃有余,二人台成了他不二的选择。事实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艺术的时髦,就永远与时髦无缘。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也越具有艺术的灵性,抛弃时髦,才是真正创造时髦的人。二人台是王欢自小就听惯的调子,唱二人台既有天赋使然,也是环境造化,天人合一,成就了他的二人台。
能够说明王欢艺术造诣的,并不是王欢作为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陕北二人台研究会会员、忻州市戏剧家协会会员的这些头衔,而是他对于二人台民间艺术炉火纯青的表演。王欢是黄土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实践家,他是十生土长、不折不扣的老土,他又是20年来由量变到质变,深得艺术三味,地地道道的实力派二人台艺术演唱家。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致力刻画人物的特点个性,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当然最能打动观众的还是他那一嗓余音绕梁、情酣意浓的二人台唱腔。王欢注重在表现人物,唱腔旋律,唱法韵味上吸收名家之长,融合提练,他借鉴多种音乐技巧,在发声、用气、咬字、行腔等方面酝酿移植到二人台的演唱中来,从而大大丰富了二人台唱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传统二人台一般是一戏一曲的联曲体,每段几句,一曲到底。为了多层次表现人物较复杂的感情色彩变化,王欢和作曲家借鉴现代音乐,引进扳腔体结构方法,大大扩充和加强了演唱的表现力,以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烘托来成功完成二人台舞台人物的塑造。音在人外,人溶音中,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反正王欢塑造的二人台舞台角色,形似神似,给观者莫大的乐趣。老戏迷张有才代表了不少二人台粉丝们的心声,他说,听王欢唱二人台就是一种享受,他嗓音火亮,表演完美。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和内蒙部分地区的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艺术。它产生于民歌之乡河曲,自然也由民歌发展而来,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极有艺术天赋的王欢,小时候就从家乡人哼唱二人台小曲的独特乡音里接受了二人台民间艺术的环境熏陶,竟然一唱不可收拾,直至今天仍恋爱不舍。
二人台传统剧目大多数属于民歌演唱体形式,个别的近乎小戏,其特点是取材于民,学说逗唱,以多种生活细节和独特腔调感人。这种土生土长的乡土艺术,为王欢所喜闻乐见,沉醉其间。二人台,既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当地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更是王欢一生不懈追求的东西,他和戏友们收集整理过传统剧目,抢救过这些民间艺术遗产,不让失传灭音,并在演唱中不断提高二人台的艺术品位,让人民雅俗共赏。
文艺团体历来是人们眼中的“清水行当”,尤其在贫困地区,二人台演出经费投入偏少,比例偏低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面对困难,酷爱二人台民间艺术的王欢从不怨天忧人。就在文化系统二人台这个清贫的岗位上,王欢凭着深爱厚耕二人台,硬是唱出二人台的连台好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良好的艺术悟性和艺术实践铸就了王欢二人台艺术的大丰收。1998年度《卖碗》,获晋陕蒙五旗县民歌调演二等奖;1999年度《拆墙》,获忻州全区地方戏曲调演表演优秀奖,同年度《卖菜》,获首届农村文化节文艺调演一等奖,同年度《卖碗》又获山西省地税系统民歌调演二等奖。2000年,他应征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士兵”和“优秀团员”称号。2002年度《探病》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家乡美”民歌大赛一等奖。2003年退役至2006年就职于五台山风景区文工团。2006年至2015年就职于陕北二人台研究会府谷演出团。2017年至今就职于忻州市二人台剧团。2018年度《摇三摆》,获中国声乐艺术节原生态唱法青年组山西赛区银奖,同年度《走西囗》,获忻州市第八届梨花奖大赛二等奖。2020年度《走西囗》,再获忻州市第十届梨花奖大赛一等奖。
演出实践丰富,艺术之树常青。王欢热爱生活,酷爱艺术,二人台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受河曲民歌熏陶和影响,就注定这辈子爱上了二人台。少年时就练噪子,从事二人台演唱,经过20余年的苦心志啕嗓子,摸爬滚打,做了些事情,取得些成绩。他觉得爱好是做事的基础,执着是前进的动力,一个人能走多远,遵从于他内心的理想。艺术不排除天赋,但艺术更离不开人民。河曲是王欢艺术人生的启蒙之所,从老百姓中来的二人台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王欢不断地融合、吸纳民歌中丰富的营养元素充实自己,在反复探索和实践中,把二人台这一纯洁无污染、最原始形态的民间艺术推向更宽广的舞台。王欢认定,二人台不仅会演遍全国,也会走向世界。
“红花一花红花红,绿呀绿圪茵茵。白头到老永不分。……想亲亲,想得胳膊腕腕软,拿起那筷子端不起个碗”
这二人台,又何曾不是王欢心中的“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