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杨敬宇从武汉市工商联副主席岗位退休。不过,他没有顺理成章地选择安享晚年,而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选择回到家乡红安县李家湾村,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创业扶贫
今年春夏之交,红安县永佳河镇知青茶场,百余名留守妇女采茶的景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里,她们每天能获取采茶收入200余元。而这就是杨敬宇改变家乡面貌,让贫困群众得实惠的一个侧影。
回乡创业奉献余力
位于李家湾村的知青茶场,创办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一批知青来到这里,战天斗地,艰苦耕耘,开发建设324亩茶场。但是,随着知青招工返城,这片茶场交由当地农工劳作和管理,几十年来逐渐成了荒芜之地。
外人眼里的荒芜之地,却是杨敬宇难以忘却的故乡。
这里是他年少时“战斗”过的地方。当年,他与知青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将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之后,1997年,他考入黄冈师专,逐步走上领导岗位。但是,一直心系茶场,返乡常来看看,其间也曾动员武汉企业家投资建设,只是杯水车薪,一直难以改变旧貌。
退休后,杨敬宇决定回乡创业扶贫,他又想到了这片茶场,决定继续开发建设知青茶场。之后,他着手引进长兴电器集团投资建设,同时自己拿出了薄弱的资金投入,并且住进茶场,亲自规划管理,参加劳作,开拓市场,力求茶场走出困境,改变面貌。
在他的规划下,首先是对荒芜的茶园全部整治,砍去老树,挖出空行,茶树成型。与此同时,还改造了场房及加工车间,修建职工宿舍和食堂。由此,破乱不堪的茶园得以焕发了新的生机。
尽己所能扶贫帮困
对于退休后的选择,杨敬宇的解释是,他是红军烈士后代,有着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怀,总想为革命老区群众做一点儿实事,奉献一份爱心。
事实上,从整修茶场以来,他一直在尽己所能地帮扶父老乡亲,以用工、资助等等方式改变着周围人的生活状况。
今年,知青茶场支付采摘费达110万元,支付人工管理费达40余万元,并安排6名贫困户劳力常年打工。让贫困户袁学清协助管理,每月2200元工资;贫困户陈三英当厨师,每月增收1400元,还可在空闲时段内采茶,有采茶收入;66岁贫困户黎祖堂专门负责养鸵鸟、孔雀、鸡鸭兔等供游人观赏。
让杨敬宇看到更大希望的是,今年清明前夕,组织农工采茶、烤制,春茶上市以后,由于香馨清润、包装新颖,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让他有了新的想法,他对知青茶场进行了科学规划,设想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绿色休闲旅游景区,力争更大发展。
在他的规划上,这样罗列着自己的设想:一是继续整治建设茶园,茶园套种花卉,提高观赏效果。二是修建现有水塘,已经放入鱼苗养殖,还将在塘边修建若干钓鱼台,在彩色太阳伞下,边垂钓、边品茶,其乐融融。同时挖掘一个水塘,将鸭鹅成群圈养起来,目前,正在挖掘水塘施工。三是将现在的一排房屋改造,建成农家乐餐饮和农副产品展销卖场,让旅游者有吃有喝。四是将保留下来的知青老屋,修旧如旧,开办知青茶屋,既有当年知青生活体验,又能休闲茶品聊天。五是继续饲养孔雀、鸵鸟、鸭鹅羊兔、鸽鸟,增加数量,成群饲养,增强趣味旅游特色。
他更为大胆的规划则是建造一幢800平方米的宾馆。目前,这一规划已经完成设计,即将开工建设。按照设计,这里将开设客房、展示厅、娱乐厅,引进文化艺术品展示和交流,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同时开办诊疗室,为附近村民提供诊疗服务。
杨敬宇说,如果这些规划能够逐一分步实现,那这里将成为一个极具观赏娱乐价值的绿色休闲旅游景区,与红安享有盛誉的红色教育基地配套发展,打造红安的“红色+绿色”的旅游线。到那时,景区发展将带动周边农民兴起多种服务项目,如餐饮、购物等,将真正实现一方致富。
树高千尺不忘根
“凡是杨副主席联络的扶助项目,我都参加了,在我的笔记本上记录的数字达168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啊。”李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雷胜宝这样评价杨靖宇为家乡所做的实事。
杨敬宇的故乡红安,是中国革命圣地,这里成千上万的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并且走出200多位将军,革命老区人民做出了巨大奉献。然而,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经过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仍有一部分农民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在这里,动员社会各界扶助贫困一直是艰巨任务和迫切需要。
杨敬宇在武汉市工商联工作时,利用工作机遇,动员和组织商会和企业家为家乡捐款、捐物、建造工程、扶困助学,帮助家乡改变面貌。这些年来,修路挖塘,铺设水泥路,安装太阳能路灯,还安装了篮球架和健身器材,李家湾村改变了面貌。
有人说,早些年永佳河镇桃花、叶河等3家社会福利院改造资金短缺,他得知后,联系武汉市闻一多基金会送来6万元支持改造。有人提及,2003年杨敬宇与武汉船舶厂牵线,为永佳河镇倒闭的农机厂找到长期合作的门路。杨敬宇关心家乡建设传到了上级领导那里,2010年省政协副主席郑心穗带领武汉企业家们考察李家湾村并扶持修路捐赠10万元。
他扶助学子,培养下一代,曾组织武汉企业家扶助村县贫困大学生学费,为李家湾小学开设电教课堂、配备体育器材、配送眼镜,捐送新衣以及助学金,先后有32个单位向红安伸出援助之手。
李家湾村三口污塘现在变得清澈见底,李家湾村黄土咀有了第一条水泥路,红安村村通在李家湾村成为现实,李家湾有了太阳能路灯,武汉市的医疗义诊进了李家湾村……这些事情老百姓比杨敬宇记得更清楚。
杨敬宇说:“在农村时,我家很穷,平时从未见过浑腥,每年生日的前一天都要提醒母亲,盼望能吃个鸡蛋,母亲每年都让我如愿以偿。在大学毕业上班时,她叮嘱不可忘本,参加工作要记住为国家、为家乡多做贡献,我36年未敢忘记母亲的教诲,并以此教育女儿、女婿和外孙。”
他说,他对家乡有很深的情结,愿用有生力量发挥余热。(记者 李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