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大王张晋东: 笔寄乡情牵动乡愁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说起山西省神池县贺职乡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晋东,知情人不约而同赞叹,他不仅是脱贫攻坚的忠实实践者,更是乡村振兴故事的传播者。
2021年4月,原太平庄乡宋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晋东,调至贺职乡人民政府,任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一职。他不不但在本职工作上躬耕不辍,兢兢业业,而且抽工作闲余时间,遍访各村落,写下当地山村美丽的传说故事。人们送他外号“乡土故事大王”。
在张晋东的笔下,贺职乡处处皆故事。他说,贺职兴于辽金,盛于当今。他尽力编写贺职乡每个村落的传说故事,发快手、抖音、朋友圈等,让年轻一代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2年来,他跑遍贺职乡大小26个村落,四处搜集每个村里的传说故事,然后自己动笔编写,不懈的努力结出硕果,贺职乡19个村的由来故事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他把奔波掩在泥湿的裤脚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晋东在搜集资料时,除了翻古县志等书面材料,更多的是跑村问户,去拜访一些上年纪的村民,再照着老人们的讲述,去田间地头、山野林间追寻历史的痕迹。
张晋东是池家庄窝村的包村干部,关于贺职村落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池家庄窝村的传说故事,也是宣传文明贺职的第一篇文字。这篇文章的篇幅近5000余字,围绕3棵老榆树写出了几代人的情愁。据说,神池池姓是一家,池家庄窝建有“榆树池”,寓为吉祥富贵,其中1棵老榆为明嘉靖年恩爱夫妻逃离此地种下的。剩余2棵为池姓妻子带丈夫骨灰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下种的。遗憾的是,70年代老榆树被伐。
张晋东写这篇文章,是希望能通过这个美丽的故事,让年轻一代知道村里曾有这么一棵珍贵的、有故事的树,承载着古老的感情,承载着古人的期盼和祝愿,历久弥坚。
他将疲惫隐在凌乱的胡茬里
张晋东今年44岁,身材倦瘦,手机不离手,一刻不停地在扒拉着。“一晚上不睡觉,连续几个小时写稿,网上近万人在等。”一个宿舍的同事说,“他写起东西来,直到发稿才肯睡,真能熬。”人们总是戏他,“写故事写迷啦,胡子也不刮刮!”人们的话语中既流露出对他的钦佩,也有几份关心溢于言表。
张晋东是个思想者,他说,村里必须得有个精神图腾,这样老百姓才有精神动力,才自信生长在一个有故事的村里。他给龙门庄村写的故事里,就体现了这种信念。故事里讲,“东西龙门庄村原为贾龙门庄、牛龙门庄和高龙门庄村,双尾龙舞曾是三个龙门庄村的习俗,不仅象征祥瑞,更引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龙门庄村的故事就此传开。张晋东编写的这个故事,在村里产生良好反响。村里的人们看到这个正能量的故事,也听懂了这个故事,记住龙的图腾,以满腔的豪情舞出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
他用感情融在跳动的字符里
张晋东笔尖流淌出的字符,浸润着贺职这片古老的热土,从上古河池甩碗到北宋官庄烩菜,从大辽小村南瓜到金代宰相救鸡,从仁义憨女救母到张光置田建村,从罗家饼业到一县三桥,从姚氏起家到水碾藏宝,从消失的石人咀到迷离的尖山寺……等等脍炙人口的有趣故事在百姓中间流传开来,雅俗共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记录了千年来贺职的风貌历史和风物传说,不仅对弘扬传统文化、保留历史资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还满载贺职人民对过去的深切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不管时间流逝的痕迹会是怎样的斑驳迷离,它们都将成为贺职人民乃至神池人民的精神食粮,经久不息。
在晋西北神池这片灵秀的土地上,你也许会在某个地方遇到张晋东,这个情寄故土满是乡愁的年轻人,一直在为村落故事奔忙着、记录着、讲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