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今年以来,全国网信战线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当前经济社会全速发展过程中,网信部门服务党中央最直接,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是推动党中央治国理政、管党治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领导和指导机关,必须走在前列、当好表率,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为党委政府工作保驾护航。
1、开展主题教育,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巅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担负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网信战线推动主题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把理论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信事业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善于在读原著学原文中汲取智慧,善于在总结经验中找到工作路径,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推进网信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脱贫攻坚、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在政治方面,根据《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争得民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命题,作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引领和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新境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二是在经济方面。我们党遵循上述《共产党宣言》的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原则,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奠定了日益强大的经济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全面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实现新飞跃,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三是在文化方面。我们党遵循《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共产主义革命“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思想,“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建设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四是在社会方面,《共产党宣言》作出的预想,我们党有的早已实践,有的正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消除绝对贫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坚持生命至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社会长期稳定。
这四个方面,是党的执政基础稳如泰山、坚如磐石的力量所在。我们网信干部日常工作中必须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工作理念,通过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提炼经验,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确保我们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提升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夯实依法治网技术管网的发展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亟须进一步夯实依法治网和技术管网的发展基石。
治网之道,法治为本,技术能力为先。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净化网络空间,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为互联网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法与时转则治”,根据网络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不断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一是作为从事互联网舆情管理的同志,要知道网络发展态势的关键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们既要知道基础技术发展趋势,又要明白通用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既不能盲目乐观,又不能自暴自弃,要对我国高端芯片、核心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关键网络设备、高端服务器等关键软硬件设备的创新投入协作助力攻关,全力夯实技术管网的发展基石。二是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博弈能力,跟上新时代步伐。互联网舆情管理人员既要懂人防,还要懂技术反制,力争在互联网违法违规信息内容调控管控技术上早日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确保网上天朗气清。三是要培育互联网安全可控的舆情管理生态体系。我们要引领搭建自主可控的互联网舆情管理生态体系,要坚持开放合作,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参与我们的互联网舆情管理生态体系建设,逐步提升我们在互联网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塑造力。加快形成技术建网、人才管网、法规治网的机制,构建起陆海空立体覆盖的互联网内容管理体系,形成应对服务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
3、聚焦核心重点,始终服务保障国家安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内容管理的核心是确保国家安全,重点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要提高网络舆情政治决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运用网络舆情大数据促进党委政府各方面工作精准管理,提高互联网违法违规信息内容调控管控成果的资源利用。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解决网上网下实际问题,切实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变化和成效。把督促指导进一步引向深入,对标中央部署要求,围绕推进互联网内容管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严督实导,以导带督,不折不扣完成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项任务。二是依法依规消除各级党委政府“不良舆情干扰鸿沟”让舆情管理更好地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进一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面对10.51亿人上互联网的局面,加强网络治理,需要形成合力,各个方面都要担当尽责。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敢于亮剑;互联网企业要压实主体责任,互联网行业要加强自律,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扰乱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要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画出最大同心圆,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三是要完善不良舆情处置责任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管机制。为网络舆情加快进入党委政府施政决策和企事业发展创造服务保障条件,提升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在核心重点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围绕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网络舆情管理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通过互联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以推动互联网舆情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把检视整改进一步引向深入,坚持把“网下管什么、网上就要管什么”工作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实事求是深入查摆问题,不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扎实开展专项整改,充分发挥地方网信部门职能职责,指导相关单位部门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推动主题教育不断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始终服务保障国家安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重大舆情事件处置,要依法依规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当前,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发生整体重塑,加强网络内容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如何准确把握互联网传播和舆情管理规律,推动网络媒体高质量发展,依法科学净化网络空间,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网上舆论氛围,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是重大舆情事件化解关乎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营造良好网上空间,关键是在重大网络舆情监管处置上,依法依规公正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重大舆情事件涉及国家安全、外交、民族、宗教、经济、民生等敏感案件。关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对事实认定或者法律适用存在较大争议,有些新类型案件具有首案效应和普遍法律适用指导意义。首先,重大舆情事件是可能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类的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等特征,社会公众对其极易产生“未知性”恐惧,这种恐惧是谣言等负面舆情传播的温床。其次,它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不明真相的群众极易被卷入舆情漩涡。除此之外,还涉及公众身心健康、国家社会稳定、人文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内容,极易引发舆情热点,其舆情类型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影射政治型舆情、危害社会型舆情、影响经济发展型舆情、民众探讨型舆情、网民认知错误型舆情等。
二是重大舆情事件风险管理前置机制建设至关重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相关的舆情主体往往难以避免,它受客观因素影响太多。为防患于未然,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相应的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能够让涉事主体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时,快速进入紧急“应战”状态,有序进行舆情引导处置,另一方面还能做到风险管理前置,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完善,提升社会治理或企事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制订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应急预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规范流程,要明确责任,要能落地可持续。预案征求多部门意见后,再由主管领导把关,由单位负责人审核确认,各主体单位结合职能权责和监管范围依法依规依程序落实。同时,随着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特点的转变,预案还需动态更新。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基础建设、机制建设和引导处置方案等构成要件。
1.基础建设包括机构优化、能力建设、专家库建设以及舆情工具建设等四个方面;
2.机制建设主要包括领导机制、预警机制、研判机制、引导机制、辟谣机制、处置机制、复盘机制等七个方面;
3.引导处置方案作为应急预案“可落地”的主要呈现形式,全面展现网络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的具体流程和关键要素。引导处置方案重点是人员配置要专要强,一般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实体处置部门、宣传网信公安部门、第三方舆情专家等,要全面科学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基础建设决定机制建设和舆论引导处置方案执行的能力和水平,机制建设则如同重要桥梁,能将基础建设的资源盘活,并让引导处置方案充分发挥作用。
三是重大舆情事件要分类处置有力有效落实主体责任。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处置,不是宣传和网信部门一家的事,必须落实好“网下管什么,网上就管什么”要求,地方党委政府要从3个方面推动重大网络舆情风险化解工作,推动“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落实。
1.持续强化监督考核执纪。一要查一查部门、单位和企事业主要负责人,思想认识是否与时俱进提高。全面理解中央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刻认识网络舆情处置的紧迫性、严峻性、复杂性,敢于“照镜子”“自画像”,树立问题导向,更加精准、有效、科学推进工作创新。二要查一查“两个责任”是否层层传导到位。“一把手”要带头履责,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共同负责。同时,层层传导责任,切实防止责任压力层层递减。三要查一查工作漏洞和不正之风是否得到有效治理。认真查摆“不严不实”问题,实事求是面对干部和员工,坚决减少“问题风险”存量、遏制“问题风险”增量,努力打造忠诚担当、自律自强的队伍。四要查一查工作机制举措是否更加精准有效。认真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监督考核执纪的要求,与时俱进探索更加得法、有效、管用的工作方法,推动网络舆情风险化解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2.持续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主体责任是一种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是各级党组织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各项工作,要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指导上搞清楚。一是搞清楚为什么要负责,这是党章的要求,也是在管党治党中体现问题导向的要求。二是搞清楚负什么样的责,要按照“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清单内容,知责明责尽责。三是搞清楚怎样负好责,既要扩大责任共同体,又要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四是搞清楚如何问责,充分运用监督考核执纪规定,坚持精准化问责,让严肃问责成为履行主体责任的“利器”。
3.持续强化用好巡视
“利剑”。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巡视全覆盖,注重提高精准度,切实提高有效性,强化成果运用,发挥好意识形态巡视的震慑遏制治本作用。要切实把基层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解决好。把开展民生监督工作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常抓常新,肃纪正风,以“抓早抓小,防患未然”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切实把“制度铁笼”和“数据铁笼”打造好。不断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使“制度铁笼”和“数据铁笼”成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有力保障。
(作者:李长斗,法学博士、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家,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平安英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奖20多次)
《中国实践智库》专题:立足中国实践,对话中国智库。专题统筹:秦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