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又添新景:
茹山书院 九龙观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雁门关、白人岩、阳明堡、阿育王塔、代州文庙、边靖楼闻名遐迩。如今,茹山书院、九龙观等又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一代县的新景名片。
代县西界的九龙村,有一座雄宏壮阔的山峰,它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茹山。或许因为茹山二字过于儒雅,明朝以后,它便隐匿于历史的尘烟。今天,只有少数有心人,能在茹山深处的白人岩禅寺大殿东侧的古碑上,读到这么一行文字:“代郡西行三十余里则抵茹山,自茹山迳入,又西行五里许而抵崞县……”
九龙村后面的茹山,山势起伏跌宕,水清草丰,风光旖旎,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于一体,是代县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茹山山间,有一支奔流激荡的泉眼,叫九龙泉。
九龙泉是代县出水量最大的泉眼。一年四季浪花飞溅,跳跃不息,它滋润着阳明堡镇上八村的土地。如今,在缺水的晋北,它又成为城里人亲近自然的打卡地。
九龙泉古老而神秘。据说,它因九座龙形的山峰而得名。如今,龙形的山峰不好窥见,但茹山峰颠的一龟一蛇,赫然如生,酷似传说中真武大帝的座前护法。
九龙泉水,冬暖夏凉,即使在皑皑白雪的寒冬,都会有无名的小黄花盛开在溪水旁。
这股清泉历史流长,从古至今源源不绝。水是生命的源泉,好泉好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水母信仰源远流长,是晋北独有的道教神祇。茹山水母殿应运而生,大约始建于元明之间,毁于文革。现有建筑复建于2018年。水母殿端庄典雅,浑厚凝重,是雁门传统木结构的典范。
回溯历史,你会发现,茹山是一座宗教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佛教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曾在茹山深处的白人岩“辟石为室,环堵为扃”,开启了演法净土的讲坛;明末兵部尚书张凤翼、孙传庭在这里读书吟诗,随后演绎出一曲跌宕起伏的晚明悲歌。茹山名声在外,众多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后经他们的渲染,更是吸引了更多观光体验人群。如今,九龙村后山,俨然成了代县的知名景点。每天来自周边县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不仅是大自然原生态风景对人的吸引,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宗教和书院传统国学文化的探寻。
文化和宗教都需要传承和发展,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如今山河巩固,海晏河清,正是赓续传统文化,打造美丽乡村的最好时刻。茹山书院在九龙村应用而生。
古代书院肇始于佛教的寺庙和道教的宫观,最初是僧侣或道士为了弘扬宗教而设立的教育机构。后来被儒教借鉴,成为培养士子的学府。当然,今天的茹山书院不再是读书人皓首穷经博取功名的场所,却成为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在茹山书院的东面大厅人们书法绘画,大厅墙壁上挂满了当地书画家的不少作品,从中品读到本土作家的人文情怀。茹山书院西屋展厅,还有代州黄酒展示柜,九龙村小米的陈列区。
九龙村位于茹山的核心地带,十分幸运地汲取了茹山的千年菁华。附近的佛教名刹白人岩禅寺自不必说,单是村后面一座复建于2012年的九龙观,已然收揽了时代风华,成为四方游客的打卡地。
早些年,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祈佛白人岩,问道九龙观”如今近乎实现。可是,硬件只是一个躯壳,只有进行文化填充,才能塑造一座山的灵魂。
2022年夏初,九龙村委响应代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美丽乡村,构建全域旅游”的号召,在代县文联的支持下,引进“代县作家协会、代县书法家协会、代县美术家协会、代县农民画促进会、代县摄影家协会”五大协会进驻茹山,为“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做出尝试。当年仲夏,茹山书院筹备组就为九龙村夏季文艺演出赞助2000元;随后初秋,举行了五大协会挂牌仪式以及“文化下乡” 活动,书画笔会和街头画展;此后的每年春节,代县书法家协会和茹山书院都会组织书法家为九龙村村民义务撰写春联。
2024年6月30日,忻州市文联、代县县委宣传部、阳明堡镇党委、政府和代县文联在茹山书院举行了“忻州市三县书法交流笔会暨代县茹山书院挂牌仪式”。
文以载道。这次活动的开展,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也扩大了阳明堡镇和九龙村的知名度,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天厚爱九龙村这片土地,让它拥有了茹山书院和九龙观这样的双子星。茹山书院和九龙观毗邻而建,传统国学和宗教相得益彰。九龙村能否接住大自然和先人们留下的这份珍贵馈赠,让这个古老山村从此走向辉煌?
灵秀茹山,翰墨添彩,美丽乡村,文化先行。随着茹山书院的影响,此处香火日渐盛旺,茹山显得分外多娇。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曾说,代县是“一座规划得极好的县城”。不错,你看古城墙、古城门、古钟楼、古鼓楼在代县至今保存完好。并与当代的新式建筑同居一城,和老百姓融为一体,烟火气盛。是名符其实“活着的古城”。到此一游,既可追忆金戈铁马,也似穿越古今,还能感知晋商遗风。代县官方称,代县是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记者翻阅县志,看到代州古城先后为雁门郡郡治、代州州治、都督府府治、兵备道道所、振武卫卫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和文化名城,今天更是山西北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有万里长城十三关,历史上战事最多的雁门关;有明洪武七年(1374年)的边靖楼;有建于隋朝,毁于战火,元代重建,我国仅存的十九座阿育王塔之一的阿育王塔;有建于唐朝,现存为明清的华北地区现存最大的州级文庙--代州文庙等三座国宝级文物。代县还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非遗6项。
来了代县,除看古迹,一饱眼福,还必须吃熬鱼、喝黄酒,来饱口福。代州黄酒有着45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目前该县有15家黄酒生产企业,年产10余万吨,黄酒成了代县一项重要产业。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韵深厚的代县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文旅产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代县多次召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就促进文旅资源挖掘利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A级旅游景区扩量提质、文旅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忻州市委常委、代县县委书记崔峥岭向媒体介绍,目前,代县全县正围绕“名关”“名城”“名将”“名酒”“名吃”,聚力打造集文化体验、自然风光、遗址观光、度假娱乐、研学教育、红色旅游、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该县狠抓重点、全力推进,做好雁门文化的挖掘文章、古为今用的转化文章、改造育新的重塑文章,对文化资源充分进行开发、转化和创新。该县上下,明确任务,创新理念、合力推动,做热人气、做旺商气,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提供现代化优质旅行服务,持续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从根本上推动代县文旅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记者获悉,2024年1月至5月,代县仅A级以上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2.30万人次,门票收入1557.37万元,同比分别增加38.83%、44.66%,均创历史新高。
众所周知,文旅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做大做强做活做好,就能够释放出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效应。眼下,代县正对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自查整改、补齐短板不足,调动各方力量,密切配合落实创建任务,力争通过验收。按照《代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代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安排,推进代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已向山西文化和旅游厅呈报了代县人民政府《关于代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验收的请示》。
实践证明,代县依托名城资源,发挥自身潜能,依靠政府推动、文化撬动、上下驱动,传承创新,创新发展,成为代县实施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和助推代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茹山书院、九龙观等新景处,眼下游人不断,岂不昭示着文旅兴县的美好前景?
久居此处的九龙村干部魏永利等人一直视茹山为家,生在故里,长在故乡,这里有温暖,有人间烟火气,更有乡愁,还有希冀……几载风霜雪雨,与时代相伴走到今天,知天命,更成熟,尚可为,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