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春梅,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从事民商法研究。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山西临汾市古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运转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位推动夯基础
古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其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纳入今年的政法工作重点着力推动。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资源整合强根基
古县综治中心立足"便民利民、集约高效"原则,新址设在交通相对便利、方便群众办事的临街大厅,中心面积达450平方米,融合了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服务功能,打造"一门受理、集成服务"的治理枢纽,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通过优化阵地布局、共享服务资源,有效破解基层治理资源分散、群众办事多头跑难题,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目标。
职能融合提效能
创新建立“1+4+N”协同运行机制,构建“常驻+轮驻+应急”三级响应体系:1个中心、4个重点部门全勤驻守,住建、人社等N个职能部门按需轮值,涉事单位即时响应。同时组建由法官、检察官、警官、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能手组成的县级"智囊团",确保综治中心日常运转和应急处突的需要,为复杂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专业支持。
建立健全综治中心运行机制,深化"接、调、援、导、访"五环衔接工作法,通过县委政法委统筹调度、部门联动处置、专家精准介入,实现矛盾纠纷"分级诊疗"。各乡镇综治中心由乡镇政法委员牵头统筹,按照统筹进驻人员、组建调解专家库、制作综治中心工作导引图等要求,推进乡镇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同时充分发挥网格长(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遍访,主动上门收集社情民意,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素材来源:临汾政法)
《治惠临汾》专题统筹:秦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