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以下简称“刑法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是上海市法学会所属研究会中成立最早且迄今为止在册成员人数(700余人)最多的研究会之一。刑法学研究会的成员主要来自本市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单位等。研究会现有理事29人,其中会长1人,副会长5人,秘书长(兼任)1人,副秘书长2人。现任会长是刘宪权教授。研究会成立了党的工作小组,会长刘宪权教授任组长,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建任副组长,于改之副会长为成员。2024年,刑法学研究会在市法学会的指导下,继续秉持“贴近司法、服务司法、提高实效”的十二字方针,坚持党建工作和研究工作两手抓,对刑事司法的前沿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探索,为解决司法实践中疑难复杂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充分展示了上海刑法学人的研究风采。研究会的成员在各自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发表论著,成果喜人,为我国刑法学的繁荣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一、主要学术活动
1.2024年5月21日,刑法学研究会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联合主办第二十届上海市刑法学博士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刑法修正案(十二)》的司法适用与犯罪治理现代化”,主要围绕《刑法修正案(十二)》的理解与适用以及犯罪治理现代化的当代问题与刑法路径等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取得了广泛共识。
2.2024年6月30日,刑法学研究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第六届刑法专题论坛暨第三届留日青年刑法学者学术论坛,论坛以“共同犯罪的理论发展与实务问题”为主题,分为三个单元,包括主旨演讲、主题报告、青年论坛等环节,其中青年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共犯正犯化的从属性困境及其理论应对”“过失共同正犯的理论趋势与认定标准”“身份犯共犯之可罚性根据及其应用”和“网络共犯认定的疑难问题与解决思路”,与会专家针对会议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3.2024年7月26日,刑法学研究会与江苏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在江苏省常州市联合主办的“涉税犯罪司法实务重点疑难问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刑法学研究会首次走出上海与兄弟省市刑法学研究会合作推出的司法实务问题研讨活动。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部分理事、成员,江苏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部分理事、成员,沪苏两地专家学者以及公检法、律所等实务部门人士共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逃税罪的司法适用疑难问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司法适用疑难问题”“涉税犯罪企业刑事合规及出罪问题”三个议题,结合最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条文,就涉税犯罪司法实务重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达成了一定学术共识。
4.2024年9月20日,刑法学研究会“基层服务站点”在杨浦区人民检察院设立,这是上海市法学会研究会首个基层服务站点。为进一步催动“基层服务站点”的实体化运行,“基层服务站点”启动仪式结束后,针对“两高”最新发布的《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适用中的若干理解分歧与疑难问题,刑法学研究会与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共同举办“洗钱犯罪案件办理疑难问题研究”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理解与适用”“‘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9的理解与适用”“‘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前提’的理解与适用”三个议题,结合最新司法解释条文,展开了热烈研讨。
5.2024年11月1日,刑法学研究会与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联合主办“轻罪治理中的刑法解释方法”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价值”“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理解与适用”三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6.2024年12月27日,刑法学研究会主办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来自上海各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公、检、法、律等实务专家共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研讨环节,围绕“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论思考”和“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践探索”两个议题,与会专家展开了充分交流。
二、主要学术成果
(一)课题研究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级别科研项目
(1)杜宇(成员):主持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变迁与刑法归责体系的重构研究》。
(2)李振林(副秘书长):主持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刑法司法解释中的法律拟制现象与功能研究》。
(3)郑超(成员):主持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利益衡量视野下过失犯的构造问题研究》。
(4)林雨佳(成员):主持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化时代网络犯罪罪量认定研究》。
2.省部级科研项目
(1)何萍(理事):主持海关总署缉私局课题《新形势下涉麻精药品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
(2)卫磊(理事):主持2024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受贿行贿一起罚的刑事均衡理念与制度构想研究》。
(3)李睿(理事):主持并完成2024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证券违法违规行政监管与刑事治理研究》。
(4)姜涛(成员):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项目《单位犯罪立法完善研究》。
(5)俞小海(副秘书长):主持2024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刑法司法解释的出罪机制研究》。
(6)魏昌东(成员):主持2024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检察机关侦查职能定位和工作机制研究》。
(7)张伟(成员):主持2024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统一正犯体系与我国共同犯罪立法研究》。
(8)吴何奇(成员):主持202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规制路径研究》。
(9)崔仕绣(成员):主持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风险调控和再犯评估的循证量刑机制研究》。
(10)崔仕绣(成员):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中国量刑规范化的本土形塑:实体补拓与程序延伸》结项。
(二)发表论文(仅列举CSSCI来源期刊)
1.刘宪权(会长):《涉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犯罪刑法规制新路径》,载《当代法学》2024年第6期。
2.刘宪权(会长):《关于证券、期货市场技术交易行为刑法规制的思考》,载《法商研究》2024年第4期。
3.刘宪权(会长):《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刑法保护的新路径》,《法学》2024年第5期。
4.刘宪权(会长):《〈刑法修正案(十二)〉修正内容之规范解读与思考》,载《财经法学》2024年第3期。
5.刘宪权(会长):《数据犯罪罪名体系建构之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
6.刘宪权(会长):《元宇宙空间财产犯罪的刑法规制》,载《法学评论》2024年第2期。
7.刘宪权(会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刑事责任能力的生成》,载《法学论坛》2024年第2期。
8.刘宪权(会长):《论行贿犯罪特殊从宽量刑情节的刑法修正—以〈刑法修正案(十二)〉相关条款为分析对象》,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
9.刘宪权(会长):《数字经济环境下数据犯罪规制和认定模式的演变》,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10.刘宪权(会长)、余越洋(成员):《涉Sora等文生视频危害行为的刑法规制》,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11.刘宪权(会长)、余越洋(成员):《涉生成式人工智能证券、期货犯罪的刑法完善》,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
12.刘宪权(会长)、董文凯(成员):《行刑二元: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新范式》,载《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7期。
13.刘宪权(会长)、董文凯(成员):《元宇宙空间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类型化研究》,载《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年第4期。
14.刘宪权(会长)、陈佩莉(成员):《数据产权刑法保护模式的构建》,载《法治研究》2024年第1期。
15.于改之(副会长)、邹宏建(成员):《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竞合研究—以单一行为型案件为中心的考察》,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16.汪明亮(理事):《经济犯罪的主流犯罪倾向及其司法应对》,载《中国应用法学》2024年第4期。
17.彭文华(理事):《〈刑法修正案(十二)〉视角下贿赂犯罪的罪刑关系及其司法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1期。
18.彭文华(理事):《自动驾驶汽车犯罪的归责与归因》,载《东方法学》2024年第1期。
19.彭文华(理事):《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制度:利弊、适用原则及其规范路径》,载《法学杂志》2024年第1期。
20.彭文华(理事):《犯罪论的规范基础及其本土化》,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
21.彭文华(理事):《强奸致被害人怀孕在性质上属于“情节恶劣”》,载《中国应用法学》2024年第2期。
22.彭文华(理事)、熊浩宇(成员):《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注意义务之比较》,载《江汉论坛》2024年第3期。
23.罗开卷(理事):《涉第三方支付侵财犯罪的类型化定罪思路》,载《法律适用》2024年第3期。
24.涂龙科(理事):《犯罪分工视角下主从犯的类型化界定》,载《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11期。
25.陈庆安(理事):《网络谣言刑事治理的理念、路径与方案》,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
26.卢勤忠(理事):《私募投资基金涉罪的争点问题思考》,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
27.何萍(理事):《风险刑法视阈下危险作业罪的立法检视与司法适用》,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
28.何萍(理事)、刘继琨(成员):《法域协调视角下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物涉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以ChatGPT为例》,载《法治研究》2024年第3期。
29.柏浪涛(理事):《过失犯的行为不法与注意义务的功能分析》,载《中外法学》2024年第4期。
30.柏浪涛(理事):《我国背信犯罪的教义学阐释—以《刑法修正案(十二)》为起点》,载《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4年第2期。
31.张开骏(理事):《个罪法益与构成要件的解释方法》,载《交大法学》2024年第5期。
32.姜涛(成员):《行贿罪从重处罚情节的规范适用—兼论个罪从重处罚情节的功能定位》,载《环球法律评论》2024年第6期。
33.姜涛(成员):《依法律入罪与依法益出罪:犯罪评价的两阶模式》,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5期。
34.姜涛(成员):《论单位犯罪的监督过失》,载《学海》2024年第4期。
35.姜涛(成员):《“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创新型法学教育的目标、模式与路径》,载《法学教育研究》2024年第2期。
36.焦艳鹏(成员):《污染环境罪的刑事立法变迁与法益识别》,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
37.焦艳鹏(成员):《生活主义刑法观的价值立场与方法构造》,载《环球法律评论》2024年第3期。
38.焦艳鹏(成员):《矿产资源犯罪判断中的法益识别》,载《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2期。
39.焦艳鹏(成员):《论污染环境犯罪多元治理机制构建的关键性问题》,载《政法论丛》2024年第1期。
40.焦艳鹏(成员):《公民生活利益实现的法律机制》,载《政法论坛》2024年第1期。
41.焦艳鹏(成员):《领域型法典编纂中罪刑条款载入的根据》,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6期。
42.刘军(成员):《“意志缰绳”紧束下的被胁迫参加犯罪》,载《法学论坛》2024年第6期。
43.姚建龙(成员):《理性对待轻罪时代》,载《学术月刊》2024年第7期。
44.姚建龙(成员):《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法益证立与实质认定》,载《清华法学》2024年第4期。
45.姚建龙(成员):《价值判断在抽象性法律规定中的运用—以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解释与适用为切入》,载《法学》2024年第5期。
46.赵运锋(成员):《洗钱罪的保护法益及其规范适用》,载《法学》2024年第6期。
47.钱叶六(成员):《刑事违法的内涵与判断逻辑—基于违法多元论的立场》,载《法学》2024年第7期。
48.李翔(成员):《论我国贿赂犯罪刑罚配置体系性优化》,载《法律适用》2024年第11期。
49.李翔(成员):《论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规范构造与实践逻辑》,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
50.魏昌东(成员):《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刑法的供求与回应》,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
51.张勇(成员):《论气候累积犯的刑法规制》,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
52.张勇(成员):《轻罪的界定标准与分类治理》,载《社会科学辑刊》2024年第2期。
53.张勇(成员):《数据交易安全法益的刑事保护》,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6期。
54.张勇(成员)、王杰(成员):《数据累积犯的刑法规制》,载《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
55.张勇(成员)、王杰(成员):《数据交易安全刑事合规的“软法”治理及清单模式》,载《河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
56.张勇(成员)、郏梦蝶(成员):《民营经济刑法保护的公平价值及其实现》,载《河北法学》2024年第4期。
57.骆群(成员):《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载《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10期。
58.刘崇亮(成员):《量刑起点的规范解释与实例检验》,载《法学》2024年第9期。
59.刘崇亮(成员):《正当防卫限度的规范解释与实证考察》,载《法学杂志》2024年第4期。
60.张小宁(成员):《防御性紧急避险的型构——基于修正目的说的展开》,载《清华法学》2024年第5期。
61.张小宁(成员):《刑法分则中“明知”的类型与功能》,载《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12期。
62.陈伟(成员):《事实因果关系的归责功能》,载《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9期。
63.张庆立(成员):《隐形之罚:犯罪附随后果的法治化重构》,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64.徐宏(成员):《问题与愿景:中国刑法学转型发展的省思》,载《学术月刊》2024年第4期。
65.马寅翔(成员):《〈刑法修正案(十二)〉下行贿犯罪的均衡适用》,载《中国应用法学》2024年第2期。
66.蔡正华(成员):《优化我国跨境金融税制的思考—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例》,载《税务研究》2024年第6期。
67.蔡正华(成员):《集资纠纷民刑并行的司法程序构造》,载《法治论坛》2024年第1期。
68.郑超(成员):《一种实质解释的方法——刑事可罚性理论的功能纠偏与再造》,载《当代法学》2024年第4期。
69.郑超(成员):《论罪量的归属》,载《法学研究》2024年第2期。
70.朱奇伟(成员):《同时履行抗辩权阻却刑事不法的逻辑梳理与制度调适》,载《法学论坛》2024年第5期。
71.杜小丽(成员)、刘艳红:《“刑法观”概念何以证立与发展》,载《地方立法研究》2024年第4期。
72.杜小丽(成员):《社会治理视角下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再审视》,载《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第3期。
73.陈玲(成员):《身份识别信息“使用”的界定纷争—基于美国加重身份盗窃犯罪的判例考察》,载《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1期。
74.房慧颖(成员):《非同质化通证的刑法法益识别与保护》,载《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
75.房慧颖(成员):《侵犯数据产品权利行为的刑法认定》,载《理论与改革》2024年第5期。
76.房慧颖(成员):《数字平台治理的“两面性”及刑法介入机制》,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
77.房慧颖(成员):《数字资产属性的界定及其证成》,载《学术月刊》2024年第5期。
78.房慧颖(成员):《数字经济时代衍生数据财产权的刑法保护机制构建》,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79.黄楠(成员):《从旧兼从轻原则中“处刑较轻”的规范化判断》,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
80.林雨佳(成员):《数据刑法保护路径的分歧与解决方案》,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81.赵拥军(成员):《论刑法分则中罪状的类型化表述与定罪量刑规则—以“有下列情形之一”为例》,载《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
82.蒋太珂(成员):《法秩序统一性视野下违法性冲突的消除》,载《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11期。
83.蒋太珂(成员):《法秩序统一视野下“蛋壳脑袋”规则的刑法界限》,载《东岳论丛》2024年第4期。
84.唐志威(成员):《事后合规刑法激励的正当性根据—积极一般预防的论证路径》,载《财经法学》2024年第4期。
85.蓝学友(成员):《论法定犯的保护法益》,载《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1期。
86.吕小红(成员):《财产权利不当行使的刑法评价》,载《东岳论丛》2024年第4期。
87.崔仕绣(成员):《公民个人信息的法益属性与刑法保护路径》,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1期。
88.崔仕绣(成员):《美国法院适用联邦量刑指南的四十年回顾》,载《刑事法评论》(总第4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89.王哲(成员):《数据分类分级刑法保护体系的具体建构研究》,载《法律适用》2024年第5期。
90.段蓓(成员):《微罪附随后果的检视与出路》,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91.董璞玉(成员):《生态环境犯罪司法裁判效能的反思与优化》,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三)出版学术专著
1.刘宪权(会长):《人工智能:刑法的时代挑战》,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2.刘宪权(会长)、房慧颖(成员):《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3.汪明亮(理事):《经济犯罪前沿理论与典型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4.李睿(理事):《经济刑法专论》,上海社科出版社2024年版。
5.刘军(成员):《预防性犯罪治理模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6.袁小玉(成员):《以人为本的轻罪治理:理论、实践与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7.朱奇伟(成员):《阶层犯罪论体系中故意的体系地位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8.吴何奇(成员):《反恐法律问题探究:理论与实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4年版。
9.崔仕绣(成员):《我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研究:障碍及其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三、获奖情况
1.姜涛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姜涛获评上海东方学者拔尖人才。
3.姜涛《社会风险的刑法调控及其模式改造》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4.曹化、张庆立、郭大磊入选2024年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
5.于爽入选2024年“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四、党建工作
2024年,刑法学研究会党的工作小组充分利用研究会党建微信群,持续推进定期学习制度,及时组织研究会党员同志学习党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时事等,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信仰担当。
五、社会服务
张绍谦(副会长):给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市二中院、普陀区公安分局等司法机关提供多次专业咨询;参加市二中院、市铁路运输法院等司法机关和一些高校举行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件的适法统一”“食品药品刑事审判法律适用专题研讨会”等多场学术研究活动,并作点评。
(来源:上海市法学会、东方法学)
《法学年鉴》专题统筹:秦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