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山木
近日,有“网红县委书记”之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撰文表示,在扶贫过程中,有些贫困户不懂感恩,反而出现了无理取闹的心态:“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我掐着你玩”。陈行甲因此要求干部加强对群众的感恩教育。
陈行甲书记说“有贫困户被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到底有多少“被养得不舒服”了?是多数,少数,还是极少数?毋庸讳言,村村寨寨都会存在极少数刺头,不知好歹,无理取闹。倘若基层落干部公道正派,实政策公平公正,不优亲厚友,多数群众都会支持干部对付无理取闹的刺头,甚至都不用出村矛盾就解决了,绝不至于让县委书记“如鲠在喉”。
记得不久前,媒体报道甲书记在大会上要求巴东各级干部面对上访群众“要有爱,对于绝大多数反映问题的老百姓,要学会包容,带上情倾听和解决人民群众各种诉求”。笔者不知这个“被养得不舒服”的贫困户,在不在“绝大多数反映问题的老百姓”之列?
我们再来看看具体情况。精准扶贫无疑是极好的政策,我相信从上到下没有不赞成的。然而,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都是怎么做的呢?关注陈行甲这篇文章的人应该有不少是党员干部,其中很多人还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扶贫工作,应该都清楚本地的脱贫标准,也应该清楚自己所在的地方围绕这些标准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多少是真正精准的?
据了解,有些地方所谓精准,不过是按照脱贫标准的数字要求,精准凑数而已。比如多数地方都有建房这一项,这甚至是主要的一项,或集中或分散帮老百姓把房屋建起来,年底一算账,人均增收多少多少,达到了脱贫出列要求就算完事。
安全的住房确是一部分贫困户迫切需要的,但不是所有贫困户的迫切需求,有的群众在实施精准扶贫之前就举债建了安居房,造成了因房返贫的现象。从陈书记文中看得出,湖北巴东县是全额帮助群众建房,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很多地方是政府帮助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按政府的标准要求建起来都要背负几万元的债。
房屋虽然是资产,但资产不等于资金,更不等于资本。有些地方热衷于在扶贫工作中以民房建设为抓手,就因为较短的时间内见效快,脱贫增收的账好算,迎接检查有大量看得见的实物,也正因为如此贫困户才能“挟房找政府碰瓷”。
从很多跟帖和积极响应“甲书记”观点的一系列文章看得出,“被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不如意就去找政府碰瓷”的贫困户应该不在少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贫困户“被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绝不是在这次扶贫过程中才养成的,我们应该认真检讨以往的工作中是如何引导民风的。
谁才是“奖励贫困”的主体?大访大解决,小访小解决,不访不解决“鼓励缠访闹访”的工作方法到了该清算的时候了,不应该一味把责任推给群众。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就应该依法行政,合理合法的问题一律依法解决。说什么“摆平就是水平”,现在摆不平了就“浑身不舒服”,只顾眼前,不管长远,这种“摆平”的工作作风贻害无穷,只有端正党风政风官风才能带动民风。(来源:中视之窗)
责任编辑: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