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汤晋苏今日表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各级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而且着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开展配套建设;提出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机制,切实提升对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服务能力。
“三留守”人员在现实当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儿童缺少父辈的关爱,妇女要承担全部家庭的责任,而最为困难的是老人的养老问题。
农村分布广交通不便,加之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大量留守老人呆在家中。从目前的状况看,农村养老院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都集中在乡镇,留守老人很难像城市一样做到小区养老。
目前在一些农村自发的实施“互助养老”的模式,老人们自己组织起来,年轻点的照顾年长点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各自取长补短,形成集体家庭,有了互相养老,老人身体力行,各具所长,你帮我,我帮你。“互助养老”村里乡亲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下下棋,悠然自得,老人们“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关心和照顾,像一个大家庭充满着温暖,这一养老模式无疑值得推崇。
然而,“互助养老”毕竟靠的是自身的力量,养老场所要自己找,衣食住的费用要自己解决,而如果是经济困难者很难坚持,尤其是一旦出现个突发病,地处偏僻的农村一时间到那去求医?“互助养老”的方式至多也只是一种原始的养老,经不住风吹雨打,很难长期维系。而就是这样的养老也只能是一部分能享受,大多数留守老人只能是算天吃饭,一家一户自己养自己的老。
农村养老体制不健全,必然使出门在外的子女们分心,事先要安排好人照顾,或者委托亲戚或者夫妻两人留一个在家中,在收入上要受到不小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有些问题根本就解决不了,如老人的看病等等问题,留守老人养老靠亲人养同样也不长久。
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机制,其中养老问题是重中之重,怎么来实行?以村为单位都建一个养老院不现实,而以镇为单位建养老院又太远,也容纳不了,只能是借助“互助养老”的方式,以互相为主,政府参与,在经费上给予扶持,提供方便的场所,尤其要着重解决老人看病的问题。给“互助养老”添加公益的成分,此种养老院才有活力能持久。
从场所看,农村养老不是很大的问题,如今农村闲置的房屋相当的多,不少人在家建了一大幢房子,真正回来住的日子屈指可数,另外村集体也不少的废弃房,如,原来的礼堂,旧的学校等等,只要稍加改造就可用于养老,再则,老人们可以种种菜,养养家畜什么的,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解决部分资金,农村因地制宜办养老院比起城市要省的多。在看病问题上,可以固定乡村医生值班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镇医院医生巡回的方式,让老人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农村养老涉及面广空档多,要提升对老人的服务能力,首要之点就是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村老人的关爱,也是稳定在外打工者的有利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