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也来做联合合伙人?”“36岁来公司碰瓷啊?”
2022年10月30日,浙江杭州36岁的刘女士求职时遭遇一家公司嘲讽,人格尊严受到伤害。
在刘女士提出警告后,公司还进一步对刘女士进行职业贬低和恶语羞辱,导致其出现精神迷茫、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刘女士遂将该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杭州互联网法院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
近日,《方圆》记者从法院获悉,该案经一审、二审后,终于尘埃落定:公司于判决生效后五日内,通过在媒体刊登道歉声明的形式,向原告刘女士进行赔礼道歉,并赔偿刘女士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女子求职被嘲来公司碰瓷
2022年,36岁的刘女士为求职所需,在网络招聘平台公开发布了个人求职简历。
2022年10月30日,某公司工作人员使用招聘账号查阅了刘女士简历信息。在刘女士未应聘该公司的情况下,公司私信她称“什么时候电商人力资源也能来合伙了啊?”“36岁来碰瓷公司啊?”
刘女士回复称“说话有点不礼貌吧。”公司称“我只不过说了实话而已。”
刘女士回复称“自己不懂的东西,请不要胡乱评价,只会显示自己认知低。”公司则回复“做个(过)人事总监,就写人事总监,一个月1万2的人,非要开价3万5-5万”,还称刘女士“商务资源没有,策划能力不懂,技术落地不行”等。
2022年11月1日,刘女士将其前述遭遇在某人力资源网聊群中进行了叙述,引起新闻媒体关注。
11月7日,前述公司使用公司网络招聘平台招聘账号,通过平台公开发布了一则标题为《hr
人事
刘女士》的招聘信息,职位描述为“刘女士如果你哪天饭吃不上了呢,找不到工作了呢,我这里这个岗位等着你,不要你干什么,就天天往办公室里一坐”等。此外还称刘女士“简历水”“工作摸鱼”“混吃等死”。
刘女士一纸诉状将该公司告上法庭,请求判令被告公司停止侵害行为,停止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发布针对刘女士的具有歧视性的骚扰、贬低、欺辱言论;请求判令被告公司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向刘女士进行赔礼道歉;请求判令被告公司赔偿刘女士精神抚慰金2万元。
影视公司侵害求职者人格权
在对此案立案后,杭州互联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庭前会议,于2023年6月对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
案件承办人表示,公司在案涉招聘信息中针对刘女士的欺辱性言论,实质上是从精神层面对刘女士追求自主择业的自由意志、通过劳动就业追求幸福生活和独立人格发展的一种严重侵扰和扼制,试图对刘女士独立、自主选择职业、追求人格发展的正当诉求,进行物化、贬损,通过“摸鱼”“收留”“白养”“混吃等死”等词对刘女士择业自主人格进而嘲弄、践踏,甚至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将刘女士视可随意摆布戏谑的附庸品、工具,完全不顾及劳动者在提供劳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应从工作中获得作为人所拥有的体面和尊严,这一道德戒律和法律底线。公司行为已构成对刘女士自主择业意志自由和人格发展、尊严所体现的一般人格权的严重侵害。
据此,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如下:被告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五日内通过在媒体刊登道歉声明的形式向原告刘女士进行赔礼道歉(道歉声明内容须经本院审核确定);赔偿原告刘女士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一审后被告提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职场歧视不只是“不友好”,更涉嫌侵权违法
事实上,从年龄歧视到性别歧视再到地域歧视,特别“35岁+”群体(中高龄劳动者)面临着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再就业难等“扎心”问题,职场里的“难关”比比皆是。职场中的各种歧视不仅是对“打工人”的“不友好”,还涉嫌侵权违法。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总工会2022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35岁至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94.8%感觉工作有压力,均是各年龄组中比例最高的。
一些企业认为35岁意味着工作热情和工作精力下降,习惯收割青春红利,而忽视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力支撑和资源经验储备。
在吕国泉委员看来,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老龄化日益严峻,延迟退休即将落地,“35岁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极易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人才浪费与断层,增加劳动者焦虑,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如果35岁是职场门槛,那么结婚生育问题更是不少女性求职时面对的一道鸿沟。
全国人大代表、国浩律师(南昌)事务所主任冯帆表示,随着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完善和妇女维权意识的增强,职业性别歧视的现象虽有所减少,但在有的地区、领域还是存在。
比如有些单位在招工时明确要求只招男性员工,或者在一些评选先进、职业提升、工作岗位分配上,还是会有对女性的歧视。
如何消除“打工人”职业歧视
如何才能让“打工人”少扎点心呢?吕国泉委员建议,加大反对就业年龄歧视立法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中高龄劳动者就业服务,加速培育人尽其才劳动力市场,加快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
近年来,检察机关把反性别歧视、加强职业保障、反人格贬损等问题作为妇女权益保护的重点工作来抓,将妇女就业权益保障从招工歧视向其他领域拓展,有效推动了侵害女职工权益问题的全链条治理。
今年3月3日,最高检下发《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切实保障妇女权益的通知》,从检察机关依法做好支持起诉、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惩治犯罪、司法救助、诉源治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对检察机关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提出具体要求。
“防止妇女就业歧视属于公益诉讼检察法定案件范围,相关文件举措的出台也足以彰显检察机关保护妇女权益的力度和信心。希望以后随着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深入落实,检察机关全面开展保障妇女权益工作,职场性别歧视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冯帆代表认为。
“我了解到,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检察机关可以探索开展消除性别、户籍、身份、残疾、宗教信仰等各类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或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吕国泉委员表示,检察机关针对就业歧视提起公益诉讼,是代表党和国家给广大就业者释放出的强烈正面信号,希望检察机关在履职中展现更大作为,帮助广大劳动者维护好自己公平就业的权利。(刘亚)